[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物填料、VOC废气除臭净化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6184.5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香;丁春红;王丽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淳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2016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 填料 voc 废气 除臭 净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生物填料、VOC废气除臭净化方法和装置,该填料包括聚氨酯、纳米生物炭、PE、ABS、聚丙烯塑料颗粒、晴纶纤维、植物化纤、膨润土、氧化铜、氧化锌和氯化镁。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VOC废气在吸附生物酶及除臭复合药剂溶液的填料和有氧环境中进行催化分解和除臭;2)在吸附生物菌液的填料中进行生物净化。该装置包括生物酶及除臭预处理区和一级或多级生物菌净化处理区,相邻两区之间设有导流隔断,相邻导流隔断的不同端设有流体孔。该复合生物填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强生物吸附能力,该VOC废气除臭净化方法和装置对于VOC及恶臭的废气具有良好的效果,投资低,运行效果稳定,无二次污染,环境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生物填料、VOC废气除臭净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从而对工业废气的处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其传统的工艺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酸洗碱洗,RTO,RCO,等离子及传统的生物除臭等工艺可以解决一定种类的废气,但对低浓度的VOC及废气的异味处理效果不佳,且投资和运行成本高。
当前针对VOC废气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工艺,催化燃烧工艺,酸洗碱洗工艺,低温等离子工艺及生物除臭工艺等,详细如下:
1、活性炭吸附工艺介绍
活性炭吸附塔是处理有机废气、臭味处理效果最好的净化设备。活性炭吸附是有效的去除水的臭味、天然和合成溶解有机物、微污染物质等的措施。该设备是净化较高浓度有机废气和喷漆废气的吸附设备,是利用活性炭本身高强度的吸附力,结合风机作用将有机废气分子吸附住,对有机溶剂的废气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实际安装和应用情况,总结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经验,改进设计制造,推出下料形式方便,表面平整度更好,结构强度更高,吸附能力更强的活性炭吸附塔。我公司生产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应用活性炭吸附原理,和吸附同类产品特点改进设计。本装置处理风量较大、采用气动阀门,操作管理简单安全。
吸附过程:由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因此当此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此现象称为吸附。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达到净化目的。
弊端:活性炭吸附废气非常容易饱和,其饱和之后吸附效果随之变差,需要对活性炭再生或更换活性炭,所以废炭的处置难度大,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
2、化学喷淋吸收工艺介绍
废气与吸收液(如柴油、煤油、水、酸碱液、植物液等介质)采用错流式接触方式,让废气与吸收剂充分接触,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让废气中污染物质溶解在吸收液中或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达到去除废气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结构形式:本设备分单塔体和双塔体。设备具体由贮液箱、塔体、进风段、喷淋层、填料层、旋流除雾层、出风锥帽、检修孔等组成。
弊端:吸收液对VOC种的污染物吸收不彻底,部分废气的VOC难于达到排放要求,同时吸收液的处置及处置难度和费用也是面临一问题。
3、低温等离子技术工艺介绍
污染物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介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大量携能电子轰击污染物分子,使其电离、解离和激发,然后便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复杂大分子污染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安全物质,或使有毒有害物质转变成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
弊端:对VOC的物质去除效率较低,且对恶臭值的去除不足,难于满足其环保的排放要求。
4、光催化氧化法工艺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淳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淳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6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