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7091.4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彦翃;黄彦浩;贾俊川;仲悟之;孙华东;郭强;李柏青;张俊;王飞跃;吕晨;林伟芳;赵岩;高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边缘 计算 机组 一次 调频 能力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常规电源的初始的信息数据,根据初始的所述信息数据建立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获取实时更新的常规电源的实时的信息数据,基于所述实时的信息数据对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进行训练,机组根据训练后的输出结果进行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实时评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上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实时功率平衡特性使得发电控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电网频率是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发电控制的目标就是在平衡发电机与负荷之间功率的同时调节电网频率稳定。电网的频率调节手段主要有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从整体上来看,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特性与所有并列运行的发电机组特性相关,也与机组所处的工况和机组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二次调频也称为自动发电控制,是利用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来实现系统的无差调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维持有功功率平衡,减少系统频率偏差。
目前,机组的一次调频特性模型,以及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配合策略是由部署于厂站内的终端采集装备将采集到的实时运行数据上传给调度侧的云中心,利用云超算中心实现。然而,在实际电网运行中,调度中心要处理多项复杂任务(如需要对发电侧和负荷侧进行等值建模,同时对网侧进行运行状态安全风险分析等),这些任务需要的复杂多源数据会给电力系统北向通信通道带来沉重的负担。若能够在厂站应用层和基础数据层之间部署边缘计算平台,利用电厂边缘计算服务器对终端采集设备的数据进行边缘化处理,可大大降低电厂与调度中心间通讯通道的负担,增加通讯的时速性。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以实现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常规电源的初始的信息数据,根据初始的所述信息数据建立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
获取实时更新的常规电源的实时的信息数据,基于所述实时的信息数据对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进行训练,机组根据训练后的输出结果进行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
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实时评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上限。
优选地,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辨识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
优选地,所述信息数据,包括:常规电源的运行数据、发电机组的物理参数、初始机组控制模型。
优选地,所述机组根据训练后的输出结果为:实时机组的转速偏差。
优选地,还包括:根据实时更新的评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上限制定发电控制策略。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获取常规电源的初始的信息数据,根据初始的所述信息数据建立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
响应单元,用于获取实时更新的常规电源的实时的信息数据,基于所述实时的信息数据对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进行训练,机组根据训练后的输出结果进行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实时评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上限。
优选地,还包括辨识单元,用于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辨识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