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7514.2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滨;占莉;赵继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冷却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车辆,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电池包、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和冷却组件,多个所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池组依次堆叠,多个所述电池包中所述冷却组件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冷却组件用于确保所述电池组独立冷却;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形成冷却路径,所述输入装置用于向所述冷却组件输入冷却物质,所述输出装置用于从所述冷却组件中排出冷却物质;本发明能够确保每个电池组的冷却效果一致,确保和提高了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减少占据空间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变得日益枯竭,新的能源研发显得尤其重要,在汽车行业,电能成为主要的新能源应用在汽车上,也使得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作为电动汽车心脏的电池更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点。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采用动力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快速充放电和高速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确保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有效的冷却,电池组散热性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续航。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冷水管或冷水板在电池包中布置一体式冷却系统对电池组冷却,这种方法无法确保其良好散热,如果无法有效散热,热量在电池中积聚,会造成电池的老化加速,严重时甚至发生危险,并且这种冷却系统布置在有限的电池包空间中布置复杂,占据空间大,成本高。
因此,以上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所亟需解决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车辆,能够确保每个电池组的冷却效果一致,确保和提高了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减少占据空间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电池包、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和冷却组件,多个所述电池包中所述电池组依次堆叠,多个所述电池包中所述冷却组件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冷却组件用于确保所述电池组独立冷却;
所述冷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形成冷却路径,所述输入装置用于向所述冷却组件输入冷却物质,所述输出装置用于从所述冷却组件中排出冷却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物质为水或冷却液中一种。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两个冷却件,两个所述冷却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件为冷却管或冷却板。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之间无缝隙贴合。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包中相邻所述冷却组件按规定距离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液箱,所述液箱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装置连接,所述液箱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液箱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使所述液箱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装置,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用于测量每个所述电池组的工作温度。
发明还保护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冷却系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及车辆,每个电池组对应一个冷却组件,能够确保每个电池组的冷却效果一致,避免电池组出现无冷却情况,提高了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5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