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表达PII信号转导蛋白的重组钝齿棒杆菌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7525.0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徐美娟;饶志明;唐蜜;杨套伟;张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13/10;C12R1/1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达 pii 信号 转导 蛋白 重组 钝齿棒 杆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表达PII信号转导蛋白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高产L‑精氨酸的重组钝齿棒杆菌SYPA5‑5/pXMJ19‑glnK,将此重组钝齿棒杆菌SYPA5‑5/pXMJ19‑glnK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96h,即可使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产量高达49.53g/L,较野生型钝齿棒杆菌SYPA5‑5提高了28.6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表达PII信号转导蛋白的重组钝齿棒杆菌,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精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半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例如,研究表明,L-精氨酸不仅对氨中毒性肝昏迷、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还可防止氨过量积累而引起中毒(具体可见参考文献:于向鹏,刘静,刘洁,等.L-精氨酸合成及高产菌选育与发酵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2(01):76-80.)。研究表明,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中所产生的一氧化氮可调节一系列的免疫过程,对肌体起着全方位的保护作用(具体可见参考文献:阎仁福,周跃,丘晟,等.L-精氨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和选择素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9,025(010):884-885.)。并且,研究表明,L-精氨酸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抑制肿瘤生长,促进受伤组织愈合等。另外,L-精氨酸是尿素、鸟氨酸及肌丁胺的直接前体,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具体可见参考文献:王霞,陶文沂,孙志浩,等.L-精氨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和选择素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0,30(4):50-54.和王哲,周岩民.L-精氨酸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4,000(013):80-84.)。L-精氨酸也常被用作聚胺、瓜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合成。因此,L-精氨酸在食品、饲料、化妆品以及医药等领域均有十分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具体可见参考文献:Thiago S,Thiago S,Yagesh N,et al.L-Arginine as a PotentialErgogenic Aidin Healthy Subjects[J].Sports Medicine,2011,41(3):233-248.和Alfonso S,Ermenegilda P,Roberto I,et al.Blood pressure and metabolic changesduring dietary l-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in humans[J].American Journal ofHypertension,2000,13:547–551.)。
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蛋白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这三种,其中,蛋白水解法具有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和产物产量低等缺陷,化学合成法则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两者都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与蛋白水解法和化学合成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具有环境友好、条件温和、成本低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因此,目前工业上常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