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防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7600.3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梁靖聆;朱勃;聂文翰;王沛鸿;吴言;王赛;阿衣则克然木·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3/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防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一种生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及其应用,具体为生防菌株GZ9,保藏号为CCTCC M 20191037。该菌株对灰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对辣椒疫霉、稻瘟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到达78.66%。因此,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化学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生防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是限制世界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由于植物病害所造成的粮食损失可达世界粮食产量的25%。其中,70%~80%的植物病害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目前,施用化学农药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最主要的方式。但是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农药残留、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也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植物及其他天敌无不良影响,不干扰其他防治措施,是今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是植物根际最普遍的微生物类群,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竞争定殖能力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其在生物防治与促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假单胞菌种类丰富,但目前得到商品化利用的生防假单胞菌绝大多数都为荧光假单菌,国际生防微生物资源呈现严重趋同性。生防菌作用机理的单一更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性。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除了荧光假单胞菌之外,一些在研究领域较少见的假单胞菌也具有生防功能。如Rafikova等(2016)发现P.koreensis IB-4对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Alternaria)和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的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Agaras等(2018)发现P.donghuensis SVBP6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并且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可能有一些新的机制能解释其广泛的抗菌活性。
因此,筛选新的生防假单胞菌资源,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选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生防假单胞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对灰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对辣椒疫霉、稻瘟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到达78.66%。因此,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株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具体为Pseudomonas sp.GZ9,该菌株于2019年12月11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1037。
所述的生防菌株GZ9的16S r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上述菌株的生防菌剂,通过将上述生防菌株GZ9制成种子液后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得到活菌总浓度为1×109CFU/mL以上的发酵产物,即生防菌剂。
所述的种子液,通过将所述的生防菌株GZ9在LB液体培养基中28℃180rpm振荡培养12h,制成种子液。
所述的接种,通过将种子液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28℃、180rpm振荡培养48h,得到发酵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