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9236.4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0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白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08;B29C44/58;B29C44/34;B29C51/36;B29C5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任艳霞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多用途 加热 发泡 模具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及其应用,所述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包括模具上盖、模具中环和模具底,在模具上盖内设置加热部件和控温温度传感器;模具中环为环形柱体,在其上环面上设置与模具中环内腔连通的凹槽,与上盖形成溢料缝;在模具底内设置加热部件和控温温度传感器,模具底的上表面为凸起形状,凸起上设置若干抽气孔,与抽气缝相通。本发明实现了多用途研究用的加热发泡热合模具,既能够检验发泡性能、发泡倍率、发泡时间和温度,又能考验膜的真空吸塑性能,也能考察膜和泡沫材料之间的粘合性能,又能考察膜的耐热性能,且还能考察物料溢出的飞边与膜的粘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生产与科研工作中,时常会遇到需要模拟聚氨酯材料发泡时的情况,如发泡温度、发泡时间、发泡倍率,等等;或需要检验聚氨酯泡沫材料与包覆材料的粘合性能、包覆性能;或需要考察薄膜材料在真空吸塑时的成型性、耐热性,等等;或需要考察薄膜材料的耐热性能、热粘合性能,等等。但现有技术中不存在能够实现多用途研究用的加热发泡热合模具,例如既能够检验发泡性能、发泡倍率、发泡时间和温度,又能考验膜的真空吸塑性能,也能考察膜和泡沫材料之间的粘合性能,又能考察膜的耐热性能,且还能考察物料溢出的飞边与膜的粘合性能。本发明为满足在研究和生产中的上述需求,而提供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及其应用。
现有工具通常只具有较单一的功能,如考察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性能的发泡模具,或考察薄膜的耐热性能的热合机,或考察薄膜真空吸塑性能的吸塑模具,但都没有把这许多功能集中在一个设备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及其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其包括模具上盖、模具中环和模具底,在所述模具上盖内设置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一控温温度传感器;所述模具中环为环形柱体,模具中环的上环面上设置与模具中环内腔连通的凹槽,该凹槽与上盖形成溢料缝;在所述模具底内设置第二加热部件和第二控温温度传感器,所述模具底的上表面为凸起形状,凸起上设置若干抽气孔,所有抽气孔均与模具底的下表面内设置的抽气缝相通,抽气缝延伸至模具底的侧面形成抽气口,所述抽气口可与真空泵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分别为加热棒、红外加热板或电感加热片。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分别为2个加热棒。
进一步,所述模具底的上表面凸起高度约10-15mm,指的是凸起中心处的垂直高度。
更进一步,模具底的上表面凸起上设置20-50个抽气孔。
更进一步,抽气孔孔径为0.5-1mm。
根据上述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所述模具底还连接支座。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中空支座,内置隔热材料层,例如可以是玻璃纤维、石棉或岩棉。
根据上述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所述模具中环与模具底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卡槽或卡扣连接,便于清洗。
根据上述一种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所述模具上盖与模具中环也可以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卡槽或卡扣连接。
本发明中模具中环上环面上设置有15*2mm的凹槽,与上盖形成溢料缝,便于考察物料溢出的飞边与膜的粘合性能。
本发明中上盖与模具底上的温度传感器孔规格一样。
本发明研究用多用途加热发泡热合模具表面光洁度普通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