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或磷光刺激响应的加密与防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9433.6 | 申请日: | 202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丁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C09D1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磷光 刺激 响应 加密 防伪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加密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荧光或磷光刺激响应的加密与防伪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通过组合化学的策略进行荧光防伪材料的选择;荧光防伪图案的制备;荧光防伪图案的读取装置的制备;荧光防伪图案中的加密信息读取。本发明将具有刺激响应的荧光/磷光发光材料和基质材料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制备成可印刷的发光墨水;利用发光材料和基质材料有成千上万种组合、并且每种组合对于给定浓度的刺激都具有唯一确定的非线性响应行为的特点,使得即使在核心荧光物质被破解的情况下,仍然具有高度安全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加密防伪技术严重依赖核心发光物质、容易被伪造和破解的难题,在高安全级别的防伪领域具有重要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密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荧光或磷光刺激响应的加密与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加密与防伪技术在经济、军事以及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假冒伪劣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泛滥,各国政府和版权所有者不断增加对信息加密与防伪技术的投资。2017年,全球防伪技术市场规模为518亿美元,预计从2018年到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具有高安全性、可反复多次检验并且无法被伪造的加密与防伪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加密防伪技术严重依赖核心发光物质、容易被伪造和破解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的加密与防伪方法,是基于荧光或者磷光刺激响应的高安全性加密防伪方法。具体包括四个步骤:(1)通过组合化学的策略进行荧光防伪材料的选择;(2)荧光防伪图案的制备;(3)荧光防伪图案的读取装置的制备;(4)荧光防伪图案中的加密信息读取。其中步骤(1)、步骤(3)和步骤(4)为关键。
具体内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