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容壳体的连续拉伸成型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9680.6 | 申请日: | 202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余华喜;余华明;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山润峰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7/12;B21D22/20;B21D28/14;B21D28/02;B21D28/04;B21D43/00;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容 壳体 连续 拉伸 成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壳体的连续拉伸成型模,涉及电容壳体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设置于下模上方的上模以及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以用于自动牵引料带前进的牵引组件;其中,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辅助件,辅助件至少包括用于将料带预压紧于下模上表面上的预压紧机构以及至少一件的用于将料带向上顶升的顶料机构,牵引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上以用于带动料带做间歇性移动的从动机构以及设置于上模上以用于驱动从动机构移动的主动机构,其中,牵引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料带上冲裁出与从动机构配合的冲裁孔的冲裁机构。本发明具有降低连续模配套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壳体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壳体的连续拉伸成型模。
背景技术
电容器(capacitor),顾名思义,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分为多种,如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金属材质的电容器其外壳通常为长条圆柱形。在生产中,电容器外壳最基础的是采用拉伸的方法,然而,拉伸如果要一步到位,则良品率下降,间接提高生产成本,且若长径比比较大,则技术上难以一步拉伸成功。如需要更高要求的外壳制造,则需要多步操作或者更为精密的操作,成本上升。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为CN208928999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容外壳的连续拉伸成型模具,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下模板、下模座,以及连接模具各部件的紧固件和辅助件,所述上模板设置若干冲头,所述冲头的主体外径从上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冲头、二级冲头……N级冲头;所述下模板在冲头对应位置设置与冲头数量相等的凹模,所述凹模的内径也从下模板中部向外部逐渐减小,依次为一级凹模、二级凹模……N级凹模,每一级凹模的内径略大于同一级冲头的外径;所述N级冲头的末端直径缩小,形成收缩台。
又如授权公告为CN205110529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生产贴片型铝壳带料连续拉深模具,包括4-6步拉深模具,每步拉深模具均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和第二步拉深模具的凹模为连体式凹模,所述连体式凹模的外形为长方形结构且在拐角处设置有倒角,每步拉深模具的凹模的内孔顶部2mm以下部分均为圆锥形结构。
又如授权公告为CN101320633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容器铝壳拉深工艺以及拉深模。电解电容器铝壳多工位带料连续拉深工艺,其步骤是:1)根据用料的排样,确定带料宽度;2)在带料上冲制出轮廓切口;3)在每一轮廓切口中间的带料上冲制出铝壳;4)将铝壳从带料上分离下来。电解电容器铝壳多工位带料连续拉深模,包括上模座的凸模和下模座的凹模,凸模排成连续的一排,凹模孔一一对应;拉深模上设置有3-20排凸模,各排凸模的前边分别设置有切口模。
又如授权公告为CN202725805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切口结构的电解电容器铝壳拉深模。包括固定在上模座的凸模和固定在下模座的凹模,所述的凸模以2-7个拉深凸模以及防爆槽凸模、整形凸模、切除凸模排成一排连续的凸模,所述的凹模上设置有与各个凸模相适合且上下一一对应的一排凹模孔;其特征在于该拉深模的前端还配置有切口模,切口模包括分别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上且相互配合的工艺刀和刀口凹模,所述的工艺刀的刀口对准铝壳带料上的两两相邻冲压区域之间部位。
现有技术如上所述,电容壳体一般利用连续模冲压成型,通过在下模上设置若干道内径依次间隙且深度依次增加的凹模,然后在上模上设置若干根分别与各道凹模配合的冲头以达到对料带同一部位依次进行多次冲压成型的效果,从而达到冲压成型电容壳体的效果;其中,应注意的是,在上模和下模上还会设置有辅助件,辅助件一般包括用于确保上模升降竖直的导向机构、用于将料带预压紧于下模上的预压紧机构以及用于将料带顶出凹模外的顶料机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料带在利用连续模进行加工时,料带需要做间歇性移动方可实现同一部位在各个冲头之间的依次转换,而料带的移动一般需要依靠设置于连续模外的收卷装置进行牵引,导致连续模的配套成本增加,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山润峰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山润峰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9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