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方法、分离方法及过滤器组装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0480.2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圭孝;松本真哉;石井翔大;本村忠广;齐藤佳之;咲本爱子;伊藤猛成;高桥治彦;福冈彻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1/34 | 分类号: | A61M1/34;A61M1/36;B04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方法 分离 过滤器 组装 | ||
本发明涉及治疗方法、分离方法及过滤器组装体。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的治疗方法、分离方法及过滤器组装体,所述情况为:狭窄部扩张时产生的胆固醇晶体等脂溶性化合物在末梢的毛细血管、肾脏的肾小球处发生堵塞,引起所谓的胆固醇栓塞症即BlueToe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等。本发明的解决手段为将使用球囊导管时从斑块所产生的胆固醇晶体取出至体外,利用离心分离或过滤器将其除去,并将可使用的活细胞送回至体内以减少输血,减轻胆固醇栓塞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血液中的脂溶性化合物除去至体外的治疗方法、分离方法、和治疗或分离中使用的过滤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从低比重脂蛋白(LDL)解离而结晶化的作为脂溶性化合物的胆固醇在因动脉硬化而产生的斑块中积蓄。
所谓胆固醇栓塞症(CCE),是指血管内的斑块因导管治疗等而破裂,如非专利文献1所述,直径为55~200μm的针状胆固醇晶体向体内扩散,从而在末梢等的微细血管处引起闭塞或炎症反应。
具体而言,除了由末梢动脉闭塞引起的蓝趾(BlueToe)综合征、使肾小球闭塞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外,还有脑梗塞、肠道坏死等的报道。尤其在脂溶性化合物为胆固醇晶体的情况下,不仅使孔闭塞,而且还发生炎症反应。
此外,如非专利文献2所示,虽然作用机理不明,但报道了将作为抗癌剂的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导管用于下肢病变部时,3~5年后的死亡率上升。
至少在病变部涂布的药物剥离而流出至血液中时,对病变部的治疗没有效果,因此优选排除至体外。
作为血液成分的分离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利用连续式离心分离装置根据比重及大小对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浆进行分离。
或者,如非专利文献3所示,为了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改善家族性胆固醇血症的症状,提议或实施了LDL吸附柱法、血浆交换法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334842号说明书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本内科学会杂志,第99卷,第5号,P.944
非专利文献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URL:https://www.crd.york.ac.uk/PROSPERO.Unique identifier:CRD42018099447.(J Am HeartAssoc.2018;7:e011245.DOI:10.1161/JAHA.118.011245.)
非专利文献3:分离术手册(アフエレシスマニユアル)修订第3版(2010),P259-26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旦胆固醇晶体等脂溶性化合物从病变部流出至末梢侧并积蓄时,需要经过数月的代谢才能消失。晶体会使末梢的毛细血管闭塞。另外,更微细的晶体从毛细血管通过而自静脉循环至全身时,在例如孔径为0.01~0.02μm左右的肾小球处引起堵塞。胆固醇在肾小球等处引起炎症反应时,发生急性肾炎、急性肾病,有时导致肾功能不全。另外,紫杉醇晶体同样也可能在肾小球等处引起堵塞。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可对血细胞进行分离或血浆分离来除去LDL,由此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然而,专利文献1中对于因导管治疗而放出的脂溶性化合物、尤其是胆固醇晶体的分离并没有记载。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难以对尤其是大小与血细胞为相同程度的脂溶性化合物晶体和血细胞进行分离。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现上述目的的是下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0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理百花蜜
- 下一篇: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