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1379.9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巫志龙;胡宝森;周成军;周新年;吴能森;张正雄;郑丽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7B7/16 | 分类号: | D07B7/16;D07B7/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长接短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其特征在于:6×19纤维芯普通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和步骤如下:(1)将待插接的两根钢丝绳放置两边,一边称为甲绳,另一边称为乙绳,(2)开始一边的插接,(3)进行“第一刀”插接,(4)翻转一面,进行“第二刀”插接,(5)乙绳插接端每插完一刀,(6)进行另一边,即右边插接,(7)将甲绳插接端的第四股、第三股、第二股和第一股依次往回退一刀,(8)甲乙两绳插接端分别往两边进行插接,本发明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简化制作绳扣的工艺步骤,提高制作效率;同时无需额外配件,制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钢丝绳是先由多层钢丝捻成股,再以绳芯为中心,由一定数量股捻绕成螺旋状的绳。在物料搬运机械中,供提升、牵引、拉紧和承载之用。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
钢丝绳在诸多场合中使用,如起重索、牵引索和循环索等,在这些使用场合中时常需要进行加长连接,目前钢丝绳的加长连接的工艺步骤较为繁琐或者需要使用其它配件,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该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简化钢丝绳加长连接的工艺步骤,提高制作效率。
本发明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6×19纤维芯普通钢丝绳长接短插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将待插接的两根钢丝绳放置两边,一边称为甲绳,另一边称为乙绳,甲、乙两根钢丝绳留出插接端,然后中部紧靠在一起,用细铁线扎紧扎牢,在细铁线扎牢位置,左边是甲绳主绳和乙绳插接端紧靠,右边是乙绳主绳和甲绳插接端紧靠;扎紧前确保两根钢丝绳位置摆放正确,以插接人员站在插接端的一侧来看,主绳钢丝绳捻绕方向、插接端钢丝绳捻绕方向和插接前进方向要保持一致;
(2) 开始一边的插接,这里先进行左边的插接,将乙绳插接端的6股绳股按股散开至细铁线扎紧处,剪去麻芯;在细铁线扎紧处,乙绳插接端散开的6股绳股中最靠近甲绳主绳的称为乙绳插接端散开的第一股,其余5股按捻绕顺序依次称为第二股、第三股、第四股、第五股、第六股;
(3) 进行“第一刀”插接,用插索刀穿插最靠近“乙绳插接端第一股”的甲绳主绳的两股绳股,将“乙绳插接端第一股”从插索刀凹槽顺着甲绳主绳捻绕方向穿过去,为右捻钢丝绳的向右穿过去,然后用力拉紧,用插索刀在“乙绳插接端第一股”之前穿过的甲绳主绳两股的中间以及再前一股(主绳捻绕顺序前进方向)穿过去,将“乙绳插接端第二股”从插索刀凹槽顺着甲绳主绳捻绕方向穿过去;“乙绳插接端第三股、第四股、第五股、第六股”依次按顺序穿插,“第一刀”乙绳插接端6股绳股穿插完后,用铁锤敲实绳股之间的间隙;
(4) 翻转一面,进行“第二刀”插接,也是从“乙绳插接端第一股”开始,6股绳股依次穿插;第二刀开始时,在“乙绳插接端第一股”穿出甲绳主绳的位置,沿插接前进方向(也是甲绳主绳捻绕方向)向前的甲绳主绳两股绳股,用插索刀插过去,“乙绳插接端第一股”从插索刀凹槽顺着甲绳主绳捻绕方向穿过去;“乙绳插接端第二股、第三股、第四股、第五股、第六股”依次按顺序穿插;
(5) 乙绳插接端每插完一刀,即6股穿插完就翻转一面,依次进行第三刀插接、第四刀插接、……,至少需插完三刀,才能解除扎紧的细铁线,进行另外一边的插接,即右边甲绳插接端;
(6) 进行另一边,即右边插接,插完三刀后,解开细铁线,将甲绳插接端6股绳股按股散开至原扎细铁线处,剪去麻芯;甲绳插接端散开的6股绳股被乙绳主绳的其中一股绳股分开两边,一边是两股绳股,即为甲绳插接端的第六股和第五股,保持不动,另一边是四股绳股,即为甲绳插接端的第四股、第三股、第二股和第一股,这四股要往回退一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1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