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廊道式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1621.2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张铷;曹祥德;汤庆丰;徐秋芳;吴昊;马继华;龙祥平;蒋芳;程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田欢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廊道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廊道式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水槽;所述养殖水槽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的最低处形成聚污区域;所述聚污区域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域和出水区域;还设置有推水促流设备和聚污腔室水流自所述养殖水槽的内部,流经所述出水区域、所述养殖水槽的外部和所述进水区域形成回流廊道;所述聚污区域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第一开孔;所述聚污腔室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廊道连通,能够开闭的第二开孔;水泵,设置于所述聚污腔室的一端,与所述聚污腔室连通。本发明通过在养殖水槽的外部就近设置回流廊道,实现了养殖水槽内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压缩非养殖空间,缩小温室大棚搭建面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廊道式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池塘式养殖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的养殖方式,而池塘水质直接影响鱼类或虾类的生存和生长速度,如果不经常对鱼池进行过滤、排污,水质就容易恶化,池塘的水也容易变质变成臭水池。在传统室内养殖的循环水系统中,其养殖池的深度通常为1-2米,养殖污水普遍采用微滤机或固定筛过滤固体悬浮物。但养殖池随着饲料投放过剩、粪便聚积、悬浮物过多等,简单的固定筛过滤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申请号为CN20172189020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养鱼跑道、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养鱼跑道包括:跑道,包括跑道底部和跑道侧壁;所述跑道底部由不锈钢板拼接而成,所述跑道侧壁由不锈钢板拼接而成;进水口,设有推水增氧装置;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跑道的一端;出水口,设有集污装置;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跑道的另一端;所述跑道与所述进水口之前设有进水筛网,所述跑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出水筛网。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殖系统内循环的问题,但内循环所占比例小,回流区域大,未能形成回流廊道,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回流区域和养殖槽底部均没有粪污收集构件,难以及时高效汇聚粪污,极易导致污染物在外塘的积累,无法形成自循环养殖系统;并且养殖系统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大,养殖适温期短,养殖系统利用率低。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廊道式养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廊道式养殖系统,包括
养殖水槽;
所述养殖水槽的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的最低处形成聚污区域;
所述养殖水槽在所述聚污区域延伸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域和出水区域;
推水促流设备,至少设置于所述进水区域和所述出水区域的外部或内部;
水流自所述养殖水槽内部,流经所述出水区域、所述养殖水槽外部和所述进水区域形成回流廊道;
所述聚污区域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第一开孔;
聚污腔室,设置于所述聚污区域的下部和/或回流廊道的下部,并与所述聚污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开孔连通;
所述聚污腔室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廊道连通,并能够开闭的第二开孔;
水泵,设置于所述聚污腔室的一端,并与所述聚污腔室连通;
所述聚污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
其中,所述进水区域、所述出水区域、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上均设置有拦鱼网。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区域和所述出水区域上端部分为可透水结构,利于水体进出养殖水槽。
此外,所述回流廊道的形状与所述养殖水槽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1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