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快速成型的3D打印氧化锆陶瓷的光固化树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1718.3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小东;李大红;龚修端;钟祯;高峰;孙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B33Y70/0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十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1 | 代理人: | 黄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快速 成型 打印 氧化锆 陶瓷 光固化 树脂 | ||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快速成型的3D打印氧化锆陶瓷的光固化树脂,光固化树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配比组成;聚合单体10~66份;润滑剂0.2~0.8份;固化助剂10~53份;光引发剂2~5份;活性稀释剂10~20份;消泡剂0.5~1份;本发明解决了3D打印快速成型光固化树脂合成困难,产率低的问题,而且进一步解决了3D打印树脂造价高、固化反应不彻底的问题,从而使得我国3D打印树脂不再依赖于进口,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快速成型的3D打印氧化锆陶瓷的光固化树脂。
背景技术
利用光固化3D打印的方法来成型氧化锆陶瓷的报道已经有不少,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051795.2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制备氧化锆陶瓷的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710036077.8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氧化锆增强3D打印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1810615646.9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3D打印义齿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但是这些现有技术中使用UV光来实现氧化锆陶瓷的3D打印,由于使用UV光机或紫外激光器做为光源,成本较高,导致了目前陶瓷3D打印机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因此,开发出使用可见光波段固化的树脂,提高光敏反应的速度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了3D打印快速成型光固化树脂合成困难,产率低的问题,而且进一步解决了3D打印树脂造价高、固化反应不彻底的问题,从而使得我国3D打印树脂不再依赖于进口,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于快速成型的3D打印氧化锆陶瓷的光固化树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快速成型的3D打印氧化锆陶瓷的光固化树脂,光固化树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配比组成;
聚合单体10~66份;
润滑剂0.2~0.8份;
固化助剂10~53份;
光引发剂2~5份;
活性稀释剂10~20份;
消泡剂0.5~1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光固化树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配比组成;
聚合单体48份;
润滑剂6份;
固化助剂27份;
光引发剂3份;
活性稀释剂15份;
消泡剂1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
所述聚合单体包括第一活性稀释单体、第二活性稀释单体和第三活性稀释单体;
所述第一活性系数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单体为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所述第三活性稀释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聚合单体包括如下重量
所述第一活性系数单体重量组分为25份;
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单体重量组分为15份;
所述第三活性稀释单体重量组分为8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化助剂为甲基咪唑醋酸盐、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基甲丙烷三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的固化助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1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