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臭氧和喷淋塔进行烟气脱硝的脱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1853.8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张菡英;赵莉;钤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臭氧 喷淋塔 进行 烟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臭氧和喷淋塔进行烟气脱硝的脱硝系统,包括喷淋塔、臭氧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喷淋塔中设置喷淋器,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通过进液管将可溶性碱液输送至喷淋器,喷淋塔中还设置臭氧分布器,臭氧分布器设置于喷淋器的下部、烟气进口的上部,臭氧供给系统通过进气管将臭氧输送至臭氧分布器。本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臭氧和喷淋塔进行烟气脱硝的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钢厂炼钢以及其他以煤、石油为热源的工艺是环境中氮氧化物增高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各厂家采取了诸多方法来降低燃烧尾气(本发明所述“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即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现有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催化还原法,第二类是氧化法。相对于催化还原法,氧化法理论上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烟气脱硝领域探究与研发的方向。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生产简单、又是一种清洁氧化剂,自然成为氧化法中选择的对象。现有技术披露了诸多用臭氧进行烟气脱硝的技术方案。如CN109210955A、CN109224820A、CN109173662A、CN108404616A、CN109675421 A、CN 109621662 A等均披露了使用臭氧来进行烟气脱硝。但是,现有技术也同时指出了用臭氧进行脱硝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CN 109621662 A中披露,O3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但是O3的直接性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反应速率较慢,其利用率也不高。CN108905555A披露,O3很不稳定,在常温下慢慢分解,且在200℃时迅速分解。更为关键的是,烟气的实际状况,如较高的温度(约为为100--300℃)、较低的压力(约为千帕级,甚至为负压)、一氧化氮的低浓度(约为几十--500mg/m3)、较快的流速(约为1--10m/s)等会大大影响臭氧的存在状态及其对NO的氧化效果。实际工艺中,臭氧氧化法之所以未能加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就是因为其效果不佳。为提高氧化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加大臭氧的投放量,而这又会导致成本增高,无法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臭氧在烟气中易分解、氧化效果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臭氧和喷淋塔进行烟气脱硝的脱硝系统,其内容为:
一种利用臭氧和喷淋塔进行烟气脱硝的脱硝系统,包括喷淋塔、臭氧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喷淋塔中设置喷淋器,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通过进液管将可溶性碱液输送至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喷淋塔中还设置臭氧分布器,臭氧分布器设置于喷淋器的下部、烟气进口的上部,臭氧供给系统通过进气管将臭氧输送至臭氧分布器,喷淋器喷出可溶性碱液,臭氧分布器喷出臭氧,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喷淋塔,可溶性碱液、臭氧与烟气三者在喷淋塔中混合,反应及传质。
优选地,其中臭氧分布器与喷淋器相对布置,臭氧分布器的布气流向与烟气流向一致,喷淋器喷淋液的流向与烟气方向相反。
优选地,其中在喷淋器的上方还设置另外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喷淋器,该喷淋器也连接可溶性碱液的进液管。
优选地,其中喷淋塔的塔壳为一段烟道。
结合现有技术,对上述发明内容阐述如下:
(一)本发明实验分析及理论分析
1、实验分析
对比例1(1)与(2)的情况是,臭氧直接通入设置在喷淋塔外部的烟道中的烟气中。并且,喷淋塔中的喷淋器关闭,无碱液喷出。由结果得出,臭氧直接通入烟气,其对烟气中的NO氧化有限, 氧化率不超过10%。
对比例1(3)情况是,臭氧直接通入设置在喷淋塔外部的烟道中的烟气中,但喷淋器能够将可溶性碱液在喷淋塔中喷洒。NO的降低值有所增大,但是也不超过20%。
对比例2仍然将臭氧通入烟气而不通入喷淋塔,但位置更靠近于喷淋塔。由于位置的变动,NO的被氧化率就提高,但NO的去除率仍未为4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1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