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壳寡糖衍生物为功能单体的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036.4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徐嘉琪;郭双华;王富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8;C08F251/00;C08F216/36;C08J9/26;C08L5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寡糖 衍生物 功能 单体 电化学 分子 印迹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基于壳寡糖衍生物为功能单体的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以姜黄素为模板分子、N‑(N′‑戊烯酰‑谷氨酰胺酰)‑壳寡糖为功能单体低聚物、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热聚合形成姜黄素分子印迹膜,然后在含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过硫酸铵的溶液中电解二次聚合,由于经洗脱液洗脱后在电极表面留下识别位点,再以二茂铁甲醇为电活性探针,通过测定其电荷传递反应在识别过程中的电流变化,实现对姜黄素的间接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物质,是植物界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结构的酚类化合物。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主要用作食品工业中的色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不仅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炎、利胆、抗氧化等作用,而且对许多疾病,如糖尿病、耐药结核病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及预防效果。因此,测定具有生物活性的保健品和食品香料中的姜黄素含量是药理学研究和食品工业的一项重要分析任务。
目前对于姜黄素的检测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紫外(UV)的检测方法为主。但这些方法中因为姜黄素类似物具有相同的发色基团,往往特异性不高,在一些研究中对于其代谢产物及本身的稳定性的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开发一些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
电化学分析方法因其操作方便、仪器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将模板分子与一定的功能单体通过分子之间的作用形成主-客体复合物,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功能单体共同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除去模板分子后,刚性聚合物中的空穴记录有模板分子的构型,且功能基团在空穴中的精确排列与模板分子互补,从而对特定的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由于其制作简单、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已成为电化学传感器中理想的分子识别装置。构建传感器时,通常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以适当形式固定在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的表面,其中以构建分子印迹膜的形式较为常见。
中国专利申请201911326503.7公开了一种壳寡糖衍生物分子印迹功能单体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获得用于姜黄素浓度测定时,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的电极基于壳寡糖衍生物为功能单体的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姜黄素和N-(N′-戊烯酰-谷氨酰胺酰)-壳寡糖加入由体积比为1/2~2/1的DMF和H2O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室温超声溶解,然后再加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静置5~24h后,用氮气除去溶解氧,取得混合液;
2)将混合液滴到洁净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再覆盖干净的盖玻片,置于55~75℃烘箱中加热5~20h,除去盖玻片后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聚合物膜;
3)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溶于pH值为6.5、浓度为0.1~1.5M的NaAc/HAc溶液中,取得混合溶液;将聚合膜电极置于混合溶液中,在-1 .4 V~0 .5 V范围内循环伏安扫描10~40圈,扫速20~150 mV/s,制得二次聚合的姜黄素分子印迹膜修饰的玻碳电极;
4)将上述二次聚合的姜黄素分子印迹膜修饰的玻碳电极用含醋酸质量百分数为10~50%的甲醇溶液作为洗脱液洗脱分子印迹膜中的印迹分子姜黄素,即得基于壳寡糖衍生物为功能单体的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