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设备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695.8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启春;潘成;彭东;甄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先河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B21B15/00;B21B37/74;B21B37/76;B21B45/02;C21D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129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材 生产线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设备及其工艺,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跨、主轧跨及成品跨,主轧跨包括顺次相连的出炉辊道、第一道轧机、第一飞剪、第二道轧机、第二飞剪、第三道轧机、预精轧机组、初始冷却恢复段、第三飞剪、水平活套、主精轧机组、第一冷却恢复段、模块轧机、第二冷却恢复段、夹送辊、第三冷却恢复段、吐丝机和风冷线。本发明还公开了其生产工艺,采用在生产线合适位置布置MINI水箱及9m/6m水箱对轧件进行分散水冷,利用在线控轧控冷技术细化轧件内部组织晶粒,从而使得线材盘螺成品机械性能到达最新国标要求,而轧件的锰成分含量降低至0.6~0.8%(质量百分比),可使线材盘螺产品锰成分含量大大降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设备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2018年11月国家出台最新的建筑用材标准,对于老的线材盘螺生产线,其生产工艺无法满足对应的新国标的要求,生产企业为了满足新标准,合金锰的添加量会大幅度增加,锰的添加量达到1.35~1.4%,甚至更高,这导致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适应最新国标的推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生产设备,解决合金锰添加量高,企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其工艺。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跨、主轧跨及成品跨,所述的主轧跨包括顺次相连的出炉辊道、第一道轧机、第一飞剪、第二道轧机、第二飞剪、第三道轧机、预精轧机组、初始冷却恢复段、第三飞剪、水平活套、主精轧机组、第一冷却恢复段、模块轧机、第二冷却恢复段、夹送辊、第三冷却恢复段、吐丝机和风冷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道轧机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轧机、第二轧机、第三轧机、第四轧机、第五轧机、第六轧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道轧机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七轧机、第八轧机、第九轧机、第十轧机、第十一轧机、第十二轧机;在所述的第二道轧机的各个轧机之间间隔设置MINI水箱,所述的MINI水箱冷却能力均在20~30℃。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第八轧机和第九轧机之间设置第一MINI水箱,在所述的第十轧机和第十一轧机之间设置第二MINI水箱,在所述的第十二轧机和第二飞剪之间设置第三MINI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道轧机包括顺次设置的第十三轧机和第十四轧机,在所述的第十四轧机和预精轧机组之间设置导槽;所述的初始冷却恢复段包括顺次设置9m水箱和第一恢复段;所述的9m水箱冷却能力为200~250℃。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冷却恢复段为顺次设置的第一6m水箱和第二恢复段;所述的第二冷却恢复段为顺次设置的第二6m水箱和第三恢复段,所述的第三冷却恢复段为顺次设置的第三6m水箱和第四恢复段。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6m水箱、第二6m水箱和第三6m水箱的冷却能力均为100~150℃。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跨包括顺次相连的炉辊道及加热炉;所述的成品跨布置在主轧跨侧面,成品跨包括顺次相连的PF运输线、称重装置、打捆机及卸卷站;连铸坯由入炉辊道进入加热炉内加热后,经出炉辊道连铸坯被输送主轧跨进行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线材盘螺生产线降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连铸坯经加热跨进行加热,加热至1050℃,由出炉辊道送往主轧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先河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先河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6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