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899.1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鲁平;李东海;胡佳佳;王岩;王继鹏;朱海发;董亚林;姚岩岩;谷世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F01L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气门 机构 切换 执行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气门升程切换初始控制器输出预设占空比的初始驱动信号,以由其获得执行器绕组线圈当前的阻值,并在后续升程切换过程中基于已获得的绕组线圈阻值,通过执行器升程切换驱动电流阈值和对执行器绕组线圈当前电流的采样,实时获取绕组线圈的阻值,并基于该实时阻值确定控制器应输出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本发明利用对驱动信号占空比的实时调整,可使得执行器线圈绕组的电流保持在设置的升程切换驱动电流阈值,能够提高执行器的控制精度,保证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准确实现气门升程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方法,本发明同时也涉及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气门运行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参数的确定取决于设计的工况点。发动机高速大负荷工况、低速小负荷工况,这两个工况范围对气门运行参数的要求是矛盾的,需要气门运行参数随发动机工况的改变而变化,可变气门机构就是使气门的运行参数随着发动机工况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怠速稳定性,且降低HC、NOx的排放。
随着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变气门升程的调节结构也越来越多样,以目前所应用的具有两个气门升程位置的调节结构为例,其根据发动机负荷工况的变化,通过控制升程切换的执行器实现气门升程的调节。具体的,基于发动机负荷工况需要切换升程时,控制执行器动作进行升程切换,并通过对执行器的持续控制使可变气门机构保持在被切换的升程状态。而在发动机负荷工况发生变化,需要切换回原气门升程时,控制器切断对执行器的控制,可变气门机构自动回位至原升程。
在气门升程调节结构中,升程切换执行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保持于被切换的升程状态时,保证机构的可靠性,现有调节结构中的执行器其绕组线圈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执行器升温后绕组线圈阻值随之变化,由于整车供电电压一般是稳定的,绕组线圈阻值的变化导致电路中电流不断变化,其会严重影响执行器的控制精度,导致机构调节功能的下降。而为保证机构控制的精确性,也就要求执行器绕组线圈阻值不能在工作中有较大的变化,但这却给执行器绕组线圈的选材带来了很大困难,致使其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方法,以至少能够提高执行器的控制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升程切换执行器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a.发动机以预设气门升程运行中,对发动机的负荷工况检测,当达到升程切换条件时,触发控制器开始升程切换;
b.控制器向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执行器输出预设占空比的初始驱动信号,以控制执行器工作;
c.对初始驱动信号下工作的执行器的绕组线圈的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电流信号发送至控制器,以由控制器计算获取执行器的绕组线圈当前的电阻值;
d.控制器通过步骤c中获得的当前电阻值,以及预设的执行器升程切换驱动电流阈值计算获取当前向执行器输出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并将该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输出于执行器;
e.对当前驱动信号下工作的执行器的绕组线圈的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电流信号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计算获取执行器的绕组线圈当前的电阻值;
f.控制器通过步骤e中获得的当前电阻值,以及预设的执行器升程切换驱动电流阈值计算获取当前向执行器输出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并将该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输出于执行器;
g.重复步骤e和f,并循环预设的执行器升程切换时间,以使执行器完成气门升程的切换,且气门升程切换完成后,保持向执行器输出驱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容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驱动电机标定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