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均衡模块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5307.1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珂;黄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均衡 模块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均衡模块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控制充放电模块对待检测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使电池组达到目标电压状态;获取在目标电压状态,加入均衡模块前后,静置预设时长后,电池组的第一电池指标信息和第二电池指标信息;获取在目标电压状态,加入均衡模块前后,对电池组进行多次的充放电循环后的第三电池指标信息和第四电池指标信息;根据第一电池指标信息、第二电池指标信息、第三电池指标信息和第四电池指标信息,判断均衡模块的均衡效果。本发明的方案可评价均衡模块是否能够实现均衡效果,为电池组是否采用该均衡模块提供参考,提高设计效率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组均衡模块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组均衡技术不仅关系到整个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它是合理有效并且安全使用电池组的基础,所以电池组均衡技术一直是电池管理系统中重点的研究领域。现阶段均衡技术可以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类。
被动均衡技术主要是指电阻放电式均衡方式,这种方法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是早期主要的均衡方案,同时也存在能量浪费、散热处理以及均衡时间长等问题。
主动均衡技术能够在不同电池间进行无损能量传递来实现均衡目的,目前其存在很多种电路形式:
(1)利用开关和电容的组合实现能量在相邻电池之间传递的均衡方式;
(2)用电感代替电容作为储能元件;
(3)利用变换器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例如由直流变换器构成能量传递通道的均衡方案;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将整组电池的能量经过变换器降压,通过开关阵列选择指定的电池充电。
但是,主动均衡技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有些方法仅以外电压作为控制对象,而电池外电压受电池直流内阻、极化电压、可用容量和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无法建立外电压与电池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功耗高,不仅消耗能量,还伴随有发热现象,需要辅助散热系统;
(3)支持电池节数少,部分均衡电路仅针对几节电池提出了解决方案,不能根据电池组的串联节数进行扩展;
(4)实用性差,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汽车对均衡电路的体积要求足够小以满足具体的安装条件,同时还需要兼顾成本。
如何检测和评价这些均衡技术是否对电池组的一致性有帮助,以及是否适合在车上采用,目前还没有完善统一的衡量指标和测试方法。现有的电池组均衡技术的检测装置,只通过对单体电压差分放大进行读取各节间电压,超出设定值时可以透过装置分别给予各节电池予以充放电,进而达到均衡的状态,并未介绍如何检测均衡方法和均衡装置。还有通过对电池电压的检测,利用多个并联的光电耦合器串联一个拨动开关组成的切换电路。对电池组选择性的进行充电,可以让汽车启动电源电池组组装时,电池组每个单体电池都处于均衡状态。上述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检测单体电压,单独对未均衡的电池进行充放电已达到均衡,这种方式的均衡方法在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并不实用,首先车用电池组电池串数较多,几十甚至上百串,均衡模块一般集成在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或者以单独的控制器存在;其次充电时不可能单独对某些电池充电。
因此,需要直接检测均衡模块的均衡能力和均衡效果,判断是否可以在车上应用,来提高前期的设计效率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均衡模块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未对均衡模块的均衡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判断其是否适合产品应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均衡模块的检测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5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