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子气室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6706.X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夏先海;王逸群;张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C3/00;B81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子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原子气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第一蓝宝石基板(1a)上形成具有第一通孔(A)的第一键合层(1c),且在第二蓝宝石基板(1b)上形成具有第二通孔(A')的第二键合层(1d),所述第一通孔(A)和所述第二通孔(A')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一通孔(A)或所述第二通孔(A')中放置填充材料(5);
将所述第一键合层(1c)和所述第二键合层(1d)进行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合层(1c)与所述第二键合层(1d)由铜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蓝宝石基板(1a)上形成具有第一通孔(A)的第一键合层(1c),且在第二蓝宝石基板(1b)上形成具有第二通孔(A')的第二键合层(1d)的步骤包括:
利用溅射工艺在所述第一蓝宝石基板(1a)上形成第一种子金属层(2a),且利用溅射工艺在所述第二蓝宝石基板(1b)上形成第二种子金属层(2b);
在所述第一种子金属层(2a)上形成具有镂空图案的第一牺牲层(3a),且在所述第二种子金属层(2b)上形成具有镂空图案的第二牺牲层(3b);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镂空图案相同;
利用电镀工艺在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镂空图案中形成第一金属层(4a),且利用电镀工艺在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镂空图案中形成第二金属层(4b);
将所述第一牺牲层(3a)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剥离去除,以暴露部分的第一种子金属层(2a)和部分的第二种子金属层(2b);
将暴露的第一种子金属层(2a)和第二种子金属层(2b)去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4a)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厚度,所述第二金属层(4b)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牺牲层(3a)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剥离去除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金属层(4a)和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且对所述第二金属层(4b)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宝石基板(1a)和所述第一键合层(1c)之间形成第一粘附层,且在所述第二蓝宝石基板(1b)和所述第二键合层(1d)之间形成第二粘附层;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A)贯穿所述第一粘附层,所述第二通孔(A')贯穿所述第二粘附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蓝宝石基板(1a)上形成具有第一通孔(A)的第一键合层(1c),且在第二蓝宝石基板(1b)上形成具有第二通孔(A')的第二键合层(1d)包括:
在所述第一蓝宝石基板(1a)上形成第一粘附层,且在所述第二蓝宝石基板(1b)上形成第二粘附层;
在所述第一粘附层上形成第一种子金属层(2a),且在所述第二粘附层上形成第二种子金属层(2b);
在所述第一种子金属层(2a)上形成具有镂空图案的第一牺牲层(3a),且在所述第二种子金属层(2b)上形成具有镂空图案的第二牺牲层(3b);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镂空图案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镂空图案相同;
利用电镀工艺在所述第一牺牲层(3a)的镂空图案中形成第一金属层(4a),且利用电镀工艺在所述第二牺牲层(3b)的镂空图案中形成第二金属层(4b);
将所述第一牺牲层(3a)和所述第二牺牲层(3b)剥离去除,以暴露部分的第一种子金属层(2a)和部分的第二种子金属层(2b);
将暴露的部分第一种子金属层(2a)以及所述部分第一种子金属层(2a)正下方的第一粘附层去除,且将暴露的部分第二种子金属层(2b)以及所述部分第二种子金属层(2b)正下方的第二粘附层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67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淋装置及洗衣机
- 下一篇:微型头戴显示器的对应瞳距调节影像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