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形直线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6806.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生;王英琳;邹慧明;李旋;田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25/00;F04B39/10;F04B39/00;H02K33/18;H02K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直线 压缩机 | ||
本发明涉及直线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形直线压缩机,包括机座、方形直线振荡电机和多个气缸活塞组件,方形直线振荡电机包括定子部件和动子部件,定子部件固接于机座,动子部件的一端插设于定子部件形成的气隙中;气缸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气缸,气缸固接于机座,活塞的末端柔性连接于动子部件的另一端;活塞的前端可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气缸内,活塞的前端壁面和气缸围设成压缩腔,活塞的前端壁面安装有吸气阀;至少一个活塞设有吸气孔,且至少一个气缸的压缩腔设有排气阀。该方形直线压缩机通过多个气缸活塞组件柔性连接于动子部件,实现方形的动子部件的周向定位,可以防止方形直线电机的动子部件的周向转动,避免造成动子卡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直线压缩机。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并输送气体的流体机械。传统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主要是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电机转子的旋转运动通过曲柄、连杆滑块和活塞杆转变为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该类型压缩机的结构复杂、易损件多、机械效率低。
1992年美国的Beale和Redlich等人提出了Redlich型结构的动磁式直线振荡电机,这种结构的动磁式直线振荡电机是在励磁线圈的圆周上安装导磁材料,形成与励磁线圈同心的圆筒形气隙的磁路结构,由圆筒形的内、外定子组成气隙,径向充磁的圆筒形永磁体在气隙中做往复运动。Redlich型结构直线电机具有磁路结构设计较优,磁路损失小的优点。现有的技术应用是以Redlich结构的圆筒形直线振荡电机作为驱动器,是将气缸与活塞部件设置在内定子的圆筒内。该结构使得直线压缩机压缩气体过程中产生热量以及电机本身的发热量互相影响,影响压缩效率,同时压缩机整体结构外形偏向于短而高。这种圆筒形结构压缩机的外形特点是长径比较小,偏向于短而高。内、外定子分别在圆周上呈辐射状装配的难度也较大。
对于一些小型制冷装置来说,尤其是冰箱,冷藏箱等设备,低高度卧式外形细长的方形直线压缩机占有空间小,可以增加设备的有效使用空间,但是方形直线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承受负荷时,动子部件会发生周向转动,会造成接触表面的磨损,导致结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形直线压缩机,用以解决现有的方形直线压缩机的动子部件易发生周向转动,导致接触表面磨损、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形直线压缩机,包括机座、方形直线振荡电机和多个气缸活塞组件,所述方形直线振荡电机包括定子部件和动子部件,所述定子部件固接于所述机座,所述动子部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定子部件形成的气隙中;
所述气缸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气缸,所述气缸固接于所述机座,所述活塞的末端柔性连接于所述动子部件的另一端;所述活塞的前端可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的前端壁面和所述气缸围设成压缩腔,所述活塞的前端壁面安装有吸气阀;至少一个所述活塞设有吸气孔,且至少一个所述气缸的压缩腔设有排气阀,以使气体经所述吸气孔进入所述压缩腔,并被压缩后经所述排气阀排出所述气缸。
其中,多个所述气缸活塞组件中的n个气缸活塞组件依次连通构成n级压缩机构,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n级气缸活塞组件的第n级活塞的前端将第n级气缸的内部分隔成第n级吸气腔和第n级压缩腔,且所述第n级活塞的前端设有通孔,以连通所述第n级吸气腔和所述第n级压缩腔;所述第n级压缩腔通过第n级排气阀排出压缩后的气体;
当n大于2时,第n-1级气缸活塞组件的第n-1级活塞的前端将第n-1级气缸的内部分隔成第n-1级吸气腔和第n-1级压缩腔,且所述第n-1级活塞的前端设有通孔,以连通所述第n-1级吸气腔和所述第n-1级压缩腔;所述第n-1级压缩腔通过第n-1级排气阀连通至封闭的第n-1级排气腔;所述第n-1级排气腔通过第n级吸气通道连通至所述第n级吸气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6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