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7369.6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安中彦;魏峰;杨雷;田昊;张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C1/04 | 分类号: | F25C1/04;F25C1/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整机 试验 冰片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控温冰柜(1)、真空桶(2)以及硅胶模具(5)。所述真空桶(2)设置在所述控温冰柜(1)中,所述真空桶(2)包括真空桶体(21)以及真空桶盖(22),所述真空桶盖(22)上安装有控压组件(3),所述真空桶(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组件(4);所述硅胶模具(5)设置在所述隔板组件(4)上。本申请的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能够制备低密度冰片,满足国军标中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的密度要求,硅胶模具脱模简单,不易破碎,减少冰片体积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民航飞机航域宽广,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飞机飞行中可能会遇到冰雹天气,发动机进气道积聚的冰层可能发生突然脱落而被发动机吸入,因此发动机必须进行吞冰试验。目的是评定发动机在遭遇上述两种情况下,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抗冰冲击的能力,验证发动机因冰雹或冰片碰撞的影响及后果。吞冰试验是航空发动机军用规范和民航适航性要求规定的试验项目之一,发动机吞冰试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吞冰雹试验,模拟发动机在飞行中突然遇到冰雹的情况;一种是吞冰片试验,模拟进气道或支板积聚了的冰层脱落后被发动机吸入的情况。按GJB241A-2010《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规定:发动机应能吞入冰雹和一定尺寸的冰片,而不发生熄火,推力恢复时间不超过型号规范的规定值,持续推力损失不超过此工作状态推力的10%,并且不造成引起飞行安全的主要结构损坏。
现有制冰技术一般为冰箱制冰,即将冰格或铁制托盘装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层内制冰,这种制冰方式存在如下缺点:采用冰格制冰,塑料或其他非弹性材料制成的冰格和冰之间的分离较为困难,甚至会出现冰格损坏的情况,冰格制出的冰较小的话,冰耐用性较差;采用铁制托盘制冰,托盘与冰分离困难,制冰时间长,制成的冰脱模较为困难。在技术方面,国军标中对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的密度明确指出在0.80g/cm3~0.90g/cm3范围内,而现有的制冰方案一般均在常压下进行,对冰的密度几乎没有要求,常压下冰的密度为0.917g/cm3,不能满足国军标中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的密度要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包括:
控温冰柜;
真空桶,所述真空桶设置在所述控温冰柜中,所述真空桶包括真空桶体以及真空桶盖,所述真空桶盖上安装有控压组件,所述真空桶的内部设置有隔板组件;
硅胶模具,所述硅胶模具设置在所述隔板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真空桶的底部设置有隔热底板。
可选地,所述控压组件包括空气导管、空气软管、真空泵、截止阀以及真空表,其中,所述空气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桶的内部联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空气软管连接所述真空泵,所述截止阀以及所述真空表安装在所述空气导管上。
可选地,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安装在所述纵向隔板上,且由上到下设置多层,所述横向隔板以及所述纵向隔板均为苯板。
可选地,所述硅胶模具的底部设置有隔热底板。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整机吞冰试验用冰片的制备装置,包括:
步骤一、制作硅胶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发光二极管封装模块
- 下一篇:叶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