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7599.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高建军;张俊;周和敏;齐渊洪;严定鎏;林万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0;B01D53/50;B01D53/86;B01D53/56;B01D50/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胡时冶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烟气 脱硫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属于冶金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脱硫脱硝设备负荷大的问题。循环系统包括烧结机、环冷机、风箱、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和烟囱;风箱的数量为多个,风箱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的两侧,烧结机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上设有脱硫单元、脱硝反应器和余热回收单元;环冷机设于脱硫单元和脱硝反应器之间,环冷机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的尾端与烟囱相连。该系统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适用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烧结烟气是烧结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污染物的废气,目前,钢铁企业正在进行超低排放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改造后的烟气中SO2浓度在35mg/Nm3以内,NOx浓度在50mg/Nm3以内,细颗粒物浓度在10mg/Nm3以内。
现有的脱硫脱硝装置大多需要对原生产线进行大量改建,需要多加一些换热设备等,投资高、运行成本高;例如,“干(半干)法脱硫+烟气补热加热+脱硝”装置相比活性焦脱硫脱硝装置投资小,但需要对烟气进行补燃加热,消耗大量的煤气,因此,其脱硝成本也较高;烟气氧化脱硫脱硝工艺实施方法简单,但是,其用臭氧作为氧化剂氧化NO,容易造成臭氧的排放,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至少能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之一:(1)现有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2)脱硫脱硝设备负荷大,脱硫脱硝效果差、效率低;(3)存在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包括烧结机、环冷机、风箱、A烟道、B烟道、主烟气管道和烟囱;风箱的数量为多个,风箱均匀对称地分布在烧结机的两侧,烧结机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A烟道相连,烧结机另一侧的风箱部分或者全部与B烟道相连;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与主烟气管道的一端相连,主烟气管道上设有脱硫单元、脱硝反应器和余热回收单元;环冷机设于脱硫单元和脱硝反应器之间,环冷机包括高温段和低温段;主烟气管道的尾端与烟囱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烟道,循环烟道的一端与部分风箱相连,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烟道,A烟道和B烟道合并后通过三通单元与循环烟道和主烟气管道相连;循环烟道的另一端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
进一步的,循环烟道上依次设有第四除尘器和循环风机。
进一步的,A烟道上依次设有第一除尘器和第一主抽风机。
进一步的,B烟道上依次设有第二除尘器和第二主抽风机。
进一步的,脱硫单元之前设置脱硫增压风机,脱硫单元之后设置脱硫除尘器。
进一步的,主烟气管道上还设有n个支路管道,支路管道上均设有鼓风机,支路管道通过鼓风机与环冷机的高温段相连。
进一步的,环冷机的低温段通过废气循环风机经过废气循环烟道与烧结机的风罩相连。
进一步的,环冷机与脱硝反应器之间还设有高温除尘器、氨水供应单元;余热回收单元与烟囱之间还设有第三除尘器和引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发明提供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循环系统通过对称设置多个风箱、A烟道和B烟道,把烧结烟气分为两股,避免因风量太大而带来的烟道直径和引风机功率过大的问题,适用于生产现场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钢铁研究总院;钢研晟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5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滴水花洒
- 下一篇:一种C/C-Cu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