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线圈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7753.6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俞舟;康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H0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静茹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线圈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电磁线圈,包括:线圈部,包括至少两股绕组,绕组的旋绕方向相同;控制部,与线圈部和电源连接,用于在电磁阀开启时,控制绕组并联通电,并在电磁阀开启之后,控制绕组串联通电。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磁线圈的功率固定,导致功耗浪费,并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线圈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线圈一般只有一股绕组,同时只有两个引出端口,因此线圈只有一个固定的电阻,虽然电阻会随着温度波动,但波动被动且范围小,开启瞬间和保持功率基本一致。而实际电磁阀希望开启时有足够的电磁力,吸合时可以适当降低功率,传统电磁线圈为统一功率,无法合理利用电磁力和功率,从而导致功耗的浪费,要获得足够的电磁力时,线圈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
而现有两股绕组的线圈结构有二极管介入,适合直流线圈,不适合交流线圈,且电源有正负极,不符合常规电磁阀的使用习惯,正负极出错时会导致线圈短路,无法通过反向电压冲击试验。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电磁线圈的功率固定,导致功耗浪费,并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包括:线圈部,包括至少两股绕组;控制部,与线圈部和电源连接,用于在电磁阀开启时,控制绕组并联通电,并在电磁阀开启之后,控制绕组串联通电。
可选地,控制部包括:第一通断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通断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与电源连接;至少一个第二通断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二端与第六端连接,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第四端、第五端和第六端与绕组连接,第二通断开关串联,其中,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通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与第一通断开关的第四端连接,每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与前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每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与前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五端连接;其中,第一通断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的同时,第一通断开关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导通;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的同时,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和第五端导通,且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导通的同时,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五端和第六端导通。
可选地,第二通断开关的数量比绕组的数量少一个。
可选地,在线圈部包括两股绕组的情况下,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与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五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六端与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在线圈部包括三股绕组的情况下,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与第三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五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六端与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四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五端与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断开关的第六端与第三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通断开关为继电器或开关电源,第二通断开关为继电器或开关电源。
可选地,第一通断开关设置于线圈部的外部,第二通断开关设置于线圈部的外部,或集成在线圈部的内部。
可选地,在第二通断开关设置于线圈部的外部的情况下,线圈部设置有2*N个引出端口,其中,N为绕组的数量;在第二通断开关集成在线圈部的内部的情况下,线圈部设置有两个引出端口。
可选地,绕组同时缠绕形成,且绕组的电阻相等;绕组的旋绕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7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