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8292.4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杜梦然;杨晨光;吴邦春;柳双权;彭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5720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海 生物 地球化学 原位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当海水泵正转,培养腔体的进口吸入原位环境海水,出口排出去离子水,当海水泵反转时,培养腔体的进口排出原位环境海水,出口吸入原位海水;培养腔体的进口还连接有六通阀,六通阀中任意一进口对应连接有一示踪剂袋,六通阀中任意一出口对应连接有一培养袋,所有培养袋还连接三通道蠕动泵,三通道蠕动泵还连接有固定液袋,三通道蠕动泵连接有至少一平行试验组,任意一平行试验组包括至少一过滤器及与过滤袋对应设置的样品袋,该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采用一次进样再分组进行平行实验,避免了以往为进行平行试验而多次重复进样而存在误差的缺点,保证了所有平行试验都在同一样品下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特别涉及一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海洋中成为了控制海洋系统物质循环最关键的体系,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成为了地球科学的核心。同时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微生物是物质循环的推动者,确保自然界各类元素及物质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如果能够在展开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培养实验的同时,有效的保存参与反应的微生物样品,将为揭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和依据;同时,如果能够按照时间梯度同步展开多组平行实验,将极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使其真正实现“陆地实验水下化”,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按照时间梯度同步展开多组平行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装置,包括培养腔体、与所述培养腔体连接的海水泵、六通阀、示踪剂袋、培养袋、三通道蠕动泵、平行试验组、所述平行试验组包括过滤器及样品袋,所述示踪剂袋为三个、所述培养袋为三个、所述平行试验组为三组,任意一所述平行试验组包括三个所述过滤器及对应的三个所述样品袋,其中:
当所述海水泵正转,所述培养腔体的进口吸入原位环境海水,出口排出去离子水,当所述海水泵反转时,所述培养腔体的进口排出原位环境海水,出口吸入原位海水;
所述培养腔体的进口还连接有所述六通阀,所述六通阀中任意一进口对应连接有一所述示踪剂袋,所述六通阀中任意一出口对应连接有一所述培养袋,所有所述培养袋还连接所述三通道蠕动泵,所述三通道蠕动泵还连接有固定液袋,所述三通道蠕动泵连接有三个所述平行试验组。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体的中间包括PC材料的活塞,可实现所述培养腔体的两端密封。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体的进口连接有二通电磁阀,所述原位环境海水经所述二通电磁阀进入所述培养腔体。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对应所述六通阀的进口和所述示踪剂袋之间设置有一二通电磁阀,所述示踪剂袋中的示踪剂袋液可经所述二通电磁阀进入所述六通阀的进口。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培养袋及对应的所述六通阀的出口之间设置有二通电磁阀。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培养袋及所述三通道蠕动泵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三通电磁阀及二通电磁阀。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三通道连接有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连接有所述固定液袋。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任意一所述平行试验组还包括一四通接头,与所述四通接头连接的三个所述过滤器、及设置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样品袋之间的二通电磁阀。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二通电磁阀为可实现流路通断,所述三通电磁阀可在“二进一出”型流路当中进行选择和切换,所述四通接头可实现同一种流体介质的“一转三”或者“三转一型流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8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