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锅炉快速暖炉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8477.5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2D1/28;F22D1/32;F22D5/34;F22D11/02;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5223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快速 暖炉 启动 方法 | ||
一种燃煤锅炉快速暖炉启动方法,燃煤锅炉有至少两台且任何时间至少有一台运行中,方法包括步骤:1)取邻机给水前置泵出口给水,引入本机除氧器直接与补水进行混合加热,并保持本机除氧器的辅助蒸汽供汽加热;2)本机锅炉点火启动前,引入邻机给水至本机除氧器,控制本机给水供水温度大于100℃,供水至本机锅炉,对锅炉受热面进行预热;3)本机锅炉点火后,逐步增加邻机给水供水量,控制本机除氧器混合后出口水温,在2个小时以内将除氧器出水温度提高至150℃以上,提高本机锅炉入口给水温度;4)当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要求时,逐渐减少邻机给水供水量,直至最终实现邻机给水供水停止。本发明能减少锅炉启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锅炉快速暖炉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燃煤锅炉由于其系统、受热面、附属设备等过于庞大,还有就是锅炉附属设备控制难度较大,以至于从锅炉点火至蒸汽参数合格具备汽轮机冲转条件,需要1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对锅炉受热面及系统的管道进行加热升温。
燃煤锅炉正常由冷态启动时,锅炉给水常用辅助蒸汽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给水温度一般为70℃(很难达到100℃)。主要由于给水和辅助蒸汽在除氧器中混合加热时,气态的蒸汽与液态的给水接触面积有限,加热升温的效果也就很有限,导致给水在除氧器中的升温时间一般会超过5个小时。在给水进入锅炉后,被燃煤燃烧加热,由于锅炉内部受热面管道过于庞大,给水从燃料中吸收的热量也很有限,给水在锅炉中的升温时间一般会超过8个小时,导致锅炉开始热态冲洗至出口蒸汽参数合格至少需要13个小时。
由于电力行业燃煤锅炉不会是只有单机运行的,一般都会是多台锅炉并行运行的。这就给我们加快某台锅炉从点火至蒸汽参数合格具备汽轮机冲转提供了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燃煤锅炉快速暖炉启动方法,其能快速提高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使给水在锅炉受热面在加热时的温度升高至更高,并使受热面出口温度快速达到设计的锅炉出口温度,减少锅炉启动过程中的燃煤使用量、减少锅炉启动时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煤锅炉快速暖炉启动方法,所述的燃煤锅炉至少两台且任何时间至少有一台运行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取运行中的邻机给水前置泵出口给水,引入需暖炉启动的本机除氧器直接与补水进行混合加热,并保持本机除氧器的辅助蒸汽供汽加热;
2)本机锅炉点火启动前,引入邻机给水至本机除氧器,控制本机给水供水温度大于100℃,供水至本机锅炉,对锅炉受热面进行预热;
3)本机锅炉点火后,逐步增加邻机给水供水量,控制本机除氧器混合后出口水温逐步提升,在2个小时以内将除氧器出水温度提高至150℃以上,提高本机锅炉入口给水温度;
4)当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要求时,逐渐减少邻机给水供水量,直至最终实现邻机给水供水停止。
本发明所涉及的燃煤锅炉包括:锅炉和除氧器,两者设有给水泵连接,除氧器还通过凝结水补水至除氧器控制阀外接凝结水补水、通过辅助蒸汽进汽控制阀外接辅助蒸汽以及通过邻机给水控制阀外接邻机给水,邻机给水设有前置泵。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从锅炉自身特性出发,充分利用邻机高温热源对进入锅炉的给水进行初步加热、升温。充分利用了同态状态流体混合加热时比异态状态流体混合加热时的效果更为快速的原理,将同为液态的邻机给水系统给水与本机同为业态的给水系统供水进行混合加热,比使用气态辅助蒸汽与液态给水混合加热效果更好,加热温升时间更短、温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8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