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湿、抗氧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8924.7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钟达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丽彦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67 | 分类号: | A61K8/67;A61K8/37;A61K8/73;A61Q19/00;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6 | 代理人: | 黄浩威;何文颖 |
地址: | 511335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湿 氧化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湿、抗氧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包含10~50重量%的甘油三酯、10~50重量%的维生素E醋酸酯和10~50重量%的褐藻糖胶。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抗氧化组合物能够有效修复角质层防水屏障,降低皮肤透皮失水率、提高皮肤锁水能力;同时本发明中的褐藻糖胶能够促进维生素E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到真皮层内,起到快速去黄去暗沉,提亮肤色的作用,涂抹后8h后能明显感觉到肌肤变亮,特别适合熬夜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湿、抗氧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一个从外向里由表皮层、真皮层和基底膜构成的层状结构,真皮和表皮靠基底膜分割和相连,其中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其从里向外共分为4层: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角质层由已经角化的细胞和位于细胞之间的屏障脂质构成,这些已经角化的细胞形状类似扁平状,被称为“生物砖块”,包覆在这些“生物砖块”周围的屏障脂质被称之为“生物水泥”,而二者共同形成特殊的“砖墙结构”[1]。皮肤的保湿主要取决于表皮的含水量,特别是角质层的含水量,角质层的含水量对皮肤的外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角质层的含水量充足时,皮肤呈现柔软、光滑、细腻和富有弹性的表象。正常情况下,角质层的含水量为10~20%,当角质层的含水量长期低于正常值时,皮肤自身的保湿系统就会受到伤害,皮肤缺水会出现失水干燥、屏障功能受损、皮肤衰老和皮肤敏感性增加等问题。
维生素E(VE)可聚集在皮肤的角质层,起到帮助皮肤角质层修复防水屏障,阻止皮肤内及角质层水分蒸发散失的作用。但是维生素E不稳定,为了更好的稳定性,通常使用维生素E无活性的酯化形式,如维生素E醋酸酯(VE-A)。维生素E醋酸酯在皮肤里面渗透时能被水解成活性的、游离维生素E,从而发挥作用。但是大多数研究显示,在人类角质层中,维生素E醋酸酯是比较难转化为维生素E发挥作用的。因此,目前含有维生素E醋酸酯的组合其实难以单独依赖维生素E在角质层发挥更有效的修复屏障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其次,即使维生素E醋酸酯能够更多地被水解成维生素E,但维生素E却是比较难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到真皮层的,研究表明,维生素E在擦后6~24h内才会被吸收到真皮层[2]。因此,虽然研究表明维生素E被真皮层吸收后具有保护细胞膜、抗氧化的作用,但是由于上述特性,目前一般采用多种维生素的复合物达到快速去黄、美白的目的,而单独依赖于维生素E无法理想实现快速去黄去暗沉、提亮肤色功能。
总之,将维生素E醋酸酯应用到本领域中面临的问题是:①当使用无活性的酯化形式时如何使其更多地在角质层被水解成维生素E;②如何促进维生素E在真皮的吸收,从而快速有效地发挥VE的抗氧化、美白作用。目前,未出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现有文献1:赖劲东,在保湿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266;
现有文献2:李丽,董银卯,郑立波,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170。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维生素E醋酸酯能够在角质层尽可能地水解成维生素E,实现有效修复角质层防水屏障、防止水分散失、提高皮肤锁水的目的,同时促进真皮对维生素E的吸收,达到快速去黄去暗沉、提亮肤色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保湿、抗氧化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
10~50重量%的甘油三酯;
10~50重量%的维生素E醋酸酯;和
10~50重量%的褐藻糖胶。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包含:
20~45重量%的甘油三酯;
20~45重量%的维生素E醋酸酯;和
20~45重量%的褐藻糖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丽彦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丽彦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89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