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9282.2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1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良和;小川保二;熊岸正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宋俊寅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电容 面板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良好地进行由配置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下部的加热器或冷却器对于载放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上部的检测对象物的热传导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11)与接收电极线组图案的接收电极线(12)正交并隔开间隔地配置于PET薄膜(10),在呈矩阵状地形成发送电极线和接收电极线的交叉点的传感器基板(2)上检测检测对象物的静电电容变化,在载放有检测对象物的PET薄膜的表面侧配置有接收电极线组图案的接收电极线,在PET薄膜的背面侧配置有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在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的背面侧还配置有导电板(18)。此外,使发送电极线的线宽大于接收电极线的线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良好地进行由配置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下部的加热器或冷却器对于载放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上部的检测对象物的热传导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
背景技术
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多用于输入输出设备。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具有能在传感器表面上使用玻璃、亚克力等厚硬的装饰面板这样的优点。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将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图案后的透明电极组合,若将手指靠近传感器面板的表面,则在靠近的部分的电极上发生电容变化,通过检测该电容变化来确定手指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50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能用作为配置于展示架的商品架或仓库货架的上表面,并对载放于该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上表面的商品等的检测对象物进行检测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这里,在将静电电容型触摸面板设置于商品架等的情况下,在由于板状的强化玻璃而使商品架具有刚性及强度时,该强化玻璃的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即使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上表面载放有检测对象物,位移电流也会被引入钢化玻璃侧,向检测对象物侧的位移电流的流动减少,静电电容变化变小。其结果是,存在对于检测对象物的检测灵敏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中,在呈矩阵状地形成发送电极线和接收电极线的交叉点的传感器基板的下部,设置由泡沫ABS等形成的空气层。
然而,若设置该空气层,则存在以下问题:在商品架上设置加热器或冷却器的情况下,加热器或冷却器和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上的检测对象物之间的厚度较大,因此对于检测对象物的热传导较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能良好地进行由配置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下部的加热器或冷却器对于载放在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上部的检测对象物的热传导。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与接收电极线组图案的接收电极线正交并且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电极片的表面和背面,检测在呈矩阵状地形成所述发送电极线和所述接收电极线的交叉点的传感器基板上载放有检测对象物时的各交叉点的静电电容变化,在载放有所述检测对象物的所述电极片的表面侧配置有接收电极线组图案的接收电极线,在所述电极片的背面侧配置有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在发送电极线组图案的发送电极线的背面侧还配置有导电板。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发送电极线的线宽大于所述接收电极线的线宽。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发送电极线的线宽是网格图案。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静电电容型面板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检测对象物是陈列在商品架上的商品,所述传感器基板配置于所述商品架上,在所述商品架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加热器或冷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