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9659.4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弓晓晶;储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谢新萍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材料 薄膜 轻薄 柔性 热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先制备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然后把薄膜热焊接在作为外壳的金属片内侧;
(2)通过精度可以达到0.001mg的微量泵在两块焊接好碳纳米材料薄膜的金属片内部充入工作液体;
(3)抽真空,焊接成微热管;
或
(1)直接在作为外壳的金属片上制备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
(2)通过精度可以达到0.001mg的微量泵在两块原位生长碳纳米材料薄膜的金属片内部充入工作液体;
(3)抽真空,焊接成微热管;
所述热管由外壳,内部吸液芯以及工作液体组成;其中,吸液芯为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或者覆盖有纳米结构表面的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柔性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浮动催化法化学气相合成碳纳米材料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高分子表面;所述工作液体为水、FC-72或丙三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薄膜包括碳纳米材料薄膜、石墨烯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结构表面选自于铜、银、镍、金单一纳米结构、分级纳米结构或取向纳米结构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在金属片上制备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的方法如下:
(1)在金属片上制备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对金属基体进行氩气等离子体预处理,配制Co催化剂溶液,将金属基体在Co催化剂溶液中浸渍、真空干燥,然后将浸渍后的金属基体置于反应炉中通入乙炔、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在金属基体表面得到一层纤维交织网状碳纳米材料薄膜;
(2)薄膜表面亲水化处理:将金属基底有碳纳米材料薄膜的一面向上放置入等离子体处理机器中,进行表面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其表面亲水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焊接成微热管的具体方法如下:
(1)抽真空:采用高真空设备对整个系统进行抽真空,达到所需真空度后打开针阀并关闭真空阀;
(2)焊接组装成微热管:采用低熔点金属作为焊料,对微热管壳体施加压力,在真空或者保护气体环境下加温熔化焊料金属,再冷却后,使得微型平板热管上下基板粘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交织网孔状碳纳米材料薄膜表面还包括纳米结构表面,在碳纳米材料薄膜表面覆盖纳米结构表面的方法如下:
(1)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或掠角沉积的方法在薄膜表面上制备纳米结构;
(2)薄膜表面亲水化处理或在一半薄膜表面通过低表面能修饰,使一半表面具有超疏水特性。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的超轻薄柔性热管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管用于高效散热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贴合在手机、平板电脑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6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