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形导磁板磁生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0240.0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宇轩 |
主分类号: | H02K35/04 | 分类号: | H02K35/04;H02K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王昊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导磁板磁生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形导磁板磁生电装置,包括能够相对运动的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导磁骨架,永磁铁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导磁侧臂和第二导磁侧臂之间的永磁体和结构一致且互相不接触的第一导磁板、第二导磁板,上述的第一导磁侧臂的自由端与第一导磁板的第一横向段接触导通时第二导磁侧臂的自由端与第二导磁板的第二横向段接触导通形成导磁回路,且第一导磁侧臂的自由端可随着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相对运动而交替地与第一导磁板的第一横向段、第二导磁板的第一横向段接触导通。本发明设计巧妙,整个磁路简单,组成零件少,组成零件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快捷,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生电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Z形导磁板磁生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能按压发电技术在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运用该类技术的产品大量出现如:自发电无线门铃、自发电无源无线开关等等。因其无需布线、不用电池、绿色环保、安装过程中省时省力省线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现有的按压发电装置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结构复杂、零件多、制造成本高、使用安装不便等,
例如中国专利号ZL2015100355978,申请公告日为2016年8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双磁铁按键式自发电装置,该申请案涉及一种双磁铁按键式自发电装置,包括线圈、绕制线圈的塑料件、非导磁材料连接部分、磁铁、磁轭铁片、铁芯等主要部件。线圈绕制于塑料件上,塑料件中间有通孔,铁芯通过该通孔贯穿塑料件。磁铁左右各有一个,其N、S两极分别与四个磁轭铁片接触,即左边两个磁轭中间和右边两个磁轭中间分别夹有一个磁铁,通过这种磁轭延伸的方式形成了类“U型磁铁”。左右两个磁铁的N、S极异向放置,即如果左边的磁铁N极朝上,则右边的磁铁S极朝上。铁芯的两端分别位于左右四个磁轭中间,即处于“U型磁铁”的凹槽中。左右磁铁和磁轭通过非导磁材料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一体的按键,可相对铁芯上下移动。该申请虽然能够实现磁生电的目的,但是结构复杂,零件多,制造成本高,使用安装不便;
又如中国专利号ZL2016100012224,申请公布日2016年04月0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按键发电结构,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按键发电结构,特点是包括安装座、安装套、上导磁铁、永磁铁、下导磁铁、电磁线圈、“C”形导磁铁、弹性复位结构及弹性压片机构,在安装座内设有安装空间;上导磁铁、下导磁铁以及永磁铁固定安装在安装套上;安装套通过两侧的转轴转动的那种在安装座上,安装套在安装空间中可上下摆动;“C”形导磁铁安装在安装座上,电磁线圈绕设在“C”形导磁铁上,“C”形导磁铁的开口两端分别位于永磁铁的左右两侧;弹性复位结构安装在安装座上;弹性压片结构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套两侧的转轴固定连接,弹性压片结构的另一端与弹性复位结构配合从而带动上导磁铁及下导磁铁上下摆动。该申请案虽然能够实现磁生电的目的,但是结构仍然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安装不便。
因此综上所述,需要对目前按压发电装置进行改进,让按压发电装置结构更为简单有效,更加便于安装,也更加方便加工,生产成本更低。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Z形导磁板磁生电装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整个磁路简单,组成零件少,组成零件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快捷,制造成本低廉。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Z形导磁板磁生电装置,包括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
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导磁骨架,所述的线圈绕设在导磁骨架上,该导磁骨架上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磁侧臂和第二导磁侧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宇轩,未经李宇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推荐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热虹吸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