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不同缝洞型储集体的流道调整用剂选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0272.0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革;焦保雷;钱真;刘玉国;柏森;何晓庆;杨祖国;王建海;甄恩龙;巫光胜;田亮;丁保东;陈启龙;黄明良;杨映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不同 缝洞型储 集体 调整 选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不同缝洞型储集体的流道调整用剂选型方法,涉及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具体方法包括,根据岩溶背景对油藏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进一步细化确定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根据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流道调整施工目标,确定调整位置;根据所述确定的调整位置,选取与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匹配的流道调整用剂。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不同缝洞型储集体的流道调整用剂选型方法能够根据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水井组的实际地质特征与油藏特点优选与之匹配的流道调整用剂,实现“一井一案”,提高流道调整施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特别涉及根据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水井组的实际地质特征与油藏特点优选与之匹配的流道调整用剂,以提高注水井组流道调整的成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CN107387042B(碳酸盐岩油藏二采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报道了一种碳酸盐岩油藏二采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他根据碳酸盐岩油藏、地质资料、油井钻井情况及生产特征确定碳酸盐岩油藏二采中后期剩余油存在地质类型;根据油井的累产情况、二次采油措施及失效情况,判断剩余油赋存方式;以及针对不同的剩余油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利油弱水方案,剩余油的类型由剩余油存在地质类型以及剩余油赋存方式共同限定,其中,对于不同的利油弱水方案选择不同的利油弱水用材料,对于所选择的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注入工艺。
专利CN108625833A(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道调整改善水驱的方法)报道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道调整改善水驱的方法,其步骤包括:确定需要进行调整的缝洞体,依据不同类型缝洞体注采特征,选择适配的流道调流剂;将选择出的可降解的调流剂进行现场试注,以进行地层匹配测试;将测试好的适配调流剂现场注入水驱流道,调流剂随着注入水的通道运移,在裂缝通道中堆积卡堵或在裂缝中沉降堆积,实现缩缝或卡缝优势注水通道;恢复单元注水,注入水主要沿着次级通道或次方向通道进行驱动,改善单元水驱开发效果。该方法能有效的调整水驱优势通道,动用次级通道剩余油,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并且,现场试验效果好,尤其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后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现有文献对水驱失效后的剩余油开采提出了各类方法,流道调整对此类剩余油开采的针对性最强,然而现有流道调整技术并未对不同岩溶油藏类型的药剂选型提供参考,对比分析施工有效的井组中,施工井的油藏类型与施工用颗粒、施工规模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从注水井油藏的岩溶类型出发,对流道调整工艺进行系统配套,在确保“注得进”的前提下,探索出不容岩溶类型油藏的最佳药剂类型及施工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合不同缝洞型储集体的流道调整用剂选型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合不同缝洞型储集体的流道调整用剂选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岩溶背景对油藏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S2:根据分类结果,进一步细化确定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
S3:根据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流道调整施工目标,确定调整位置;
S4:根据所述确定的调整位置,选取与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匹配的流道调整用剂。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按照岩溶背景对油藏进行分类分类,具体分为表层风化壳岩溶、风化壳-暗河复合岩溶、断溶体岩溶三类。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根据分类结果,进一步细化确定各岩溶背景下的注水缝洞结构,其中:
表面风化壳岩溶是平面展布的多个缝洞系统的组合,建立缝-洞-缝、洞-缝-洞的两种平面缝洞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