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屋顶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0425.1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春;吕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林润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31/02;A01G27/00;A01K63/00;A01G9/12;A01G17/06;E04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绿化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屋顶绿化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屋顶土壤排水困难造成的后期植物养护繁琐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绿化结构包括找平层、防水层、若干种植座、固定在种植座顶部的种植环、设置在种植座顶部的支撑网、设置在种植环中的种植土壤以及套设在种植座外侧的蓄水环;施工方法包括:a.铺设找平层;b.铺设防水层;c.浇注种植座;d.种植环、蓄水环和限位环;e.铺设种植土壤;f.安装支撑板和承托板;g.安装攀爬架;浇水过多的时候,土壤中的水会通过支撑网深入支撑块顶部的导水槽当中,然后水通过导水槽流入蓄水腔当中,解决了屋顶绿化结构排水难而导致的绿化植物养护繁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顶绿化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当中高楼林立,但是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减少了绿地的面积,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很多城市当中生活的人们都喜欢到自然界中去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感受青山绿水。
为了改善城市当中绿化面积小以及热岛效应的问题,在建筑物的屋顶、露台以及天台上种植花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绿化方式,能够充分的利用屋顶的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现有的屋顶绿化结构中排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现在的屋顶绿化结构大多是在屋顶建立防水层之后直接在防水层顶部铺设土壤,这样在浇水完成之后,土壤中的水分无法排出,只能够留存在土壤当中,一旦浇水过多,就会导致土壤中水分过多而使得植物根系无法吸收氧气而坏死,为了防止植物根系坏死,只能够控制严格的控制每一次浇水的量,采用多次少量的方式来进行浇水,导致了绿化植物养护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其浇水过多的时候,土壤中的水会通过支撑网深入支撑块顶部的导水槽当中,然后水通过导水槽流入蓄水腔当中,解决了屋顶绿化结构排水难而导致的绿化植物养护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屋顶上的找平层、铺设在找平层顶部的防水层、固定连接在防水层顶部的若干种植座、固定在种植座顶部且围绕种植座侧边设置的种植环、设置在种植座顶部的支撑网、设置在种植环中并且位于支撑网顶部的种植土壤以及套设在种植座外侧的蓄水环;
种植座顶部开设有若干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导水槽,导水槽沿长度方向贯穿种植座,蓄水环和支撑座之间围成的空腔为蓄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种植土壤浇水之后,土壤当中对于的水分会透过土壤渗落到种植座顶部的导水槽当中,导水槽当中的水则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蓄水腔当中,因此在浇水的时候无需严格的控制浇水的量,多余的水可以渗入导水槽当中,不会造成土壤中水分过多,从而不容易造成植物的根系腐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土壤包括铺设在支撑网顶部的卵石层以及铺设在卵石层顶部的土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卵石层,使得扎入卵石层中的根系能够呼吸到更多的空气,也使得土壤当中的水分更加容易渗落到导水槽当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座设置有四个,四个种植座分别位于屋顶靠近屋顶四角的位置;
四个种植座靠近屋顶中间的一角处都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屋顶上方设置有攀爬架,攀爬架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在四根支撑杆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座上靠近支撑杆的位置种植藤蔓类植物,藤蔓类植物的藤蔓通过支撑杆攀爬到攀爬架上进行生长,使得攀爬架上爬满藤蔓,从而使得攀爬架的底部适合夏季纳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顶中间位置的上方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与四个限位环靠近支撑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林润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林润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灯
- 下一篇:建筑机器人在室内行走的防撞检测方法、装置及建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