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1508.2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王保权;张延文;陈中卫;廖明伟;陈秋雨;刘太鹏;李婧铷;冯千珂;韩弘驰;彭颐祈;王银帅;李佳艺;郭豪;吕茂淋;张艺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467 | 分类号: | C09K8/467;C09K8/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周建;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裂隙 固化 防渗 复合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胶囊内膜,且在胶囊内膜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以及聚乙烯醇膜,在聚乙烯醇膜内部填充有氯化钙,在微生物保护膜与聚乙烯醇膜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在胶囊内膜与微生物保护膜之间填充有脱脂剂,且在胶囊内膜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本发明中复合微胶囊为多层结构,当胶囊内膜快速水解后,脱脂剂与配套使用的助推油反应,使得助推油溶解以避免裂隙堵塞;微生物保护膜分解后,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种在水中激活活性,待微生物发育繁殖数天后,聚乙烯醇膜分解完成,氯化钙粉剂溢出后与微生物发生固化作用,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达到微裂隙防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防渗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
背景技术
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裂隙发育岩层,地下水长期沿围岩内连通裂隙网络持续不断的渗漏无疑将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和运营的安全性。另外,粘土、泥炭等软弱成分大量赋存的裂隙带若存渗漏隐患,长期发展会有触发涌水突泥事故的风险。传统地下工程防渗注浆材料如水泥砂浆、化学浆液,因颗粒大,流动性差,对微裂隙普遍发育的渗漏岩体而言,防渗效果并不显著,且传统浆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渗漏水的扩散而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precipitation,MICP)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微生物注浆技术也逐步被引入裂隙岩体防渗领域。即通过微生物成岩作用生成溶解度较低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填塞岩体内部渗透性较强的空隙,从而降低介质渗透性、提升岩体强度。然而,现有微生物注浆技术多局限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岩土体改性处理,存在改性深度有限,改良效果不均等固有缺陷。另外,微生物浆液多以溶液的形式注入裂隙,前期固化产物如尺寸较大的絮凝物易在注浆口附近沉淀,严重阻碍后续浆液向裂隙深处的运移、扩散,致使微生物固化范围与防渗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深入内部交叉裂隙对岩体进行加固防渗处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1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塑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手扶气力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及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