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碳化物与纳米孪晶复合结构的镍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2440.X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刘梦楠;蒋舟雯;张祖赫;袁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F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物 纳米 复合 结构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碳化物和纳米孪晶复合结构的镍基合金,其特征在于,该镍基合金的表层的组织结构为纳米孪晶和碳化物组成的复合结构,碳化物分布在纳米孪晶结构上,使得该镍基合金同时具有较高硬度和热稳定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基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较高硬度是指该镍基合金硬度不低于4 GPa。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基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稳定性是指500℃以上保温1h,该镍基合金的结构尺寸没有超过100n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基合金,其特征在于,复合结构中纳米孪晶片层间距分布在15 - 50 nm,碳化物尺寸分布在5 - 50 nm,镍基合金的表层的组织结构的厚度为 100 -300 μm。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镍基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基合金的成分为按原子百分比(at.%)计量如下:Ni:59.50~64.0%,Cr:20.0~24.0%,W:13.0~15.0%,Mo:1.0~2.0%,Co:0.94~1.33%,Mn:0.3~1.0%,Si:0.25~0.75%,Al:0.2~0.5%,Fe:0.2~0.5%,C:0.05~0.15%,P:0.001~0.03%,S:0.001~0.015%。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镍基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对待处理镍基合金进行固溶处理得到结构均匀的单相镍基合金;
(2)利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进行多道次处理上述单相镍基合金,得到具有纳米孪晶结构的镍基合金;
(3)对步骤(2)中所得具有纳米孪晶结构的镍基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碳化物作为第二相析出,最终得到含碳化物和纳米孪晶复合结构的镍基合金,
其中,所述表面机械滚压处理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系统,所述的表面机械滚压加工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刀具和冷却系统,通过高硬度刀具对结构均匀的单相镍基合金进行机械滚压处理,采用所述冷却系统降低在表面机械滚压过程中的温度升高。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溶处理过程如下:在1220℃下固溶处理2h,水冷降温至室温。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机械滚压处理总道次为4道次。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镍基合金为棒状,所述表面机械滚压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镍基合金绕自身轴向旋转,处理刀具的硬质合金球和镍基合金表面接触,保持压入一定深度,处理刀具进给,同时从镍基合金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这一过程即完成了一个道次处理;重复上述过程若干次后,在镍基合金表面形成所述的纳米孪晶结构;其中,所述硬质合金球在每道次处理中压入镍基合金表面的深度的大小,根据所需要的纳米孪晶结构层厚度确定,其中,镍基合金直径为8-20 mm,长度为50-80 mm;镍基合金绕自身轴向旋转的转速为100 -1000 r/min,进给速度为40 - 80 mm/min;每一道次的压下深度为20 -80 μm。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时效处理温度为600或700 ℃,时效处理时间为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24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