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钢梁对接板加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2538.5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段锐;宋泽宇;陈贺;杨再飞;迟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博恒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钢梁 对接 加固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钢梁对接板加固结构,涉及建筑钢梁连接技术领域,其包括分别设在两段待连接钢梁的连接端端部的两块对接板,两块所述对接板分别垂直于两段钢梁的长度方向,两所述对接板相对接并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螺丝固定,还包括多个U型卡具,多个所述U型卡具分布于相邻的两螺丝之间,两对接板的边缘插入并固接于多个所述U型卡具的开口中。本发明具有能够加强既有钢梁对接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梁连接的技术领域(E04G),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钢梁对接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钢梁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较广,在厂房中的吊车梁和工作平台梁、多层建筑中的楼面梁、屋顶结构中的檩条等,都可以采用钢梁。钢梁截面的大小须经计算确定,并满足强度、整体稳定和刚度三个主要要求;前两个保证钢梁在使用中的安全,后者保证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以利正常使用。
组合钢梁为两段以上钢梁进行连接,其截面尺寸除满足上述三项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各组成件的局部稳定要求;在对组合梁进行组装时,需要使用连接构件进行连接。如附图1所示,现有一种组合工字钢梁,相连两段钢梁1的对接端的端部分别焊接有对接板2,两块对接板2通过多个螺丝3固定连接。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既有的组合钢梁的两块对接板2经过长期使用后容易因腐蚀而变薄,导致其连接结构的强度减弱,会影响建筑的稳固性;另外,当组合钢梁的载荷增加时,两块对接板2承载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建筑的稳固性。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更换钢梁1以提高建筑的稳固性,但是更换钢梁1比较麻烦,而且钢梁1长期使用后可能因生锈等原因而难以拆除,此时需要将两块对接板2加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钢梁对接板加固结构,能够加强既有钢梁对接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固性,特别适用于难以拆卸的钢梁的加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既有钢梁对接板加固结构,包括分别设在两段待连接钢梁的连接端端部的两块对接板,两块所述对接板分别垂直于两段钢梁的长度方向,两所述对接板相对接并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螺丝固定,还包括多个U型卡具,多个所述U型卡具分布于相邻的两螺丝之间,两对接板的边缘插入并固接于多个所述U型卡具的开口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既有的通过对接板连接的钢梁,当其对接板发生腐蚀而连接强度减弱,或者其载荷增加承载力不足时,可以直接在既有的两块对接板上固接多个U型卡具,U型卡具能够加强两块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并且能够增加对接板的厚度,从而加强既有的两段钢梁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固性;特别适用于难以拆卸的钢梁的加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U型卡具的包括一体连接的顶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分别与两对接板焊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若干个所述U型卡具的顶板通过连接板连接,至少两个U型卡具和连接在对应顶板相同端的连接板连接成卡,卡箍半包围于两所述对接板,多个U型卡具和连接板共连接成两个卡箍,两卡箍包围于两对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块对接板上安装卡箍,能够同时将卡箍上的至少两个个U型卡具安装到对接板上,从而操作更加方便,安装效率更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U型卡具的两侧板倾斜设置,其远离顶板一端分别向内倾斜夹持两所述对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U型卡具时,其两个倾斜设置的侧板能够夹持在两块对接板上,不容易掉落,从而方便于进行焊接;另外,U型卡具的两侧板与两块对接板之间会留有空隙,从而存在一定的弹性余量,相比于完全的硬性焊接连接,其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U型卡具两侧板的远离顶板一端分别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折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博恒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博恒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2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