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2891.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从孝;沈向华;滕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蓝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02;G01K11/26;G01K11/2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开关柜 智能 温度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读写器和系统服务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温度数据;所述数据读写器用于读取并处理传感器数据;所述系统服务器用于数据的后台分析及监控。本发明系统能够提升设备安全保障,及时、持续、准确反映设备运行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事故率。尤其适用于10kV中置式开关柜、电缆分接箱、小型环网柜等无法进行人工红外测温的封闭式设备。本发明可以实时反映设备的运行温度,通过后台智能数据分析,预警设备热缺陷,预控设备严重后果的发生。终端数据也可以传输到电力物联网,结合配网自动化项目一起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开关柜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源超高频RFID技术的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柜、电缆温度测量是变电运维检修的常规项目,但是由于开关柜的封闭式结构设计,现有测温技术无法完全满足设备内部测温要求。目前,电力设备温度测量主要采用红外测温、光纤测温等主流技术检测设备温升状态。红外测温技术因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而且不同材料、气温等环境因素对辐射率的影响也比较大,对高压电气设备(如10kV中置柜内部结构)的内部等封闭环境温度无法全部以热像的形式准确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光纤测温系统结构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设备连接线路多,在柜内有布线难度较大,成本高。同时光纤易折,易断、不耐高温,积累灰尘后易使绝缘性降低等特性,不易于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广泛推广使用。
当前,变电所内电力电缆与重负荷开关柜因为气象高温与负荷攀升的影响,长时间工作于高电压、大电流等恶劣环境中,很容易引起热量积累而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由于温度实时监测无法实现,设备经长期“带病”运行,很可能引起设备绝缘破坏,严重时会造成短路跳闸、火灾甚至大面积停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据统计,40%的电力电缆与70%的高压开关柜故障是因为设备过温引起。
开关柜在各级电网公司的配网中普遍使用,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而手车式开关柜中,动、静触头的接触电阻在长期高电压大电流的环境中工作,因老化等原因会逐步电阻增大,导致触头部位发热。长期以往,发热会进一步加剧动、静触头的老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开关烧损爆炸等电力事故。因此,开关柜温度的监测监控成为电力行业安全运行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系统,对高压开关柜内母排搭接点,断路器触头、电缆接头等电气连接点的温度进行监测,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氧化、松动、灰尘等因素造成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成为隐患。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读写器和系统服务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温度数据;所述数据读写器用于读取并处理传感器数据;所述系统服务器用于数据的后台分析及监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待测电缆上。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为无源超高频RFID温度传感标签,温度传感器通过RFID技术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读写器。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为音叉标签和/或卡扣式标签。
上述的数据读写器通过窄带物联网将数据传输至系统服务器。
上述的数据读写器与系统服务器通讯的数据接口为RS232或RS485,接口通讯协议是ModBus RTU。
上述的系统服务器将设备温度实时传输至无线终端设备,供运维检修人员查看;
或通过监控中心的专家分析软件,判断设备异常情况并在设备异常时提前预警。
一种高压开关柜智能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蓝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蓝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2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