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3090.9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21/64;G06F21/31;G06F21/33;G06F2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 代理人: | 郭蔷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主体 互联网 平台 使用 信用 报告 参与 活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将信息主体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进行,从而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与不足。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信息主体登录平台进行身份验证后,通过信息主体报告查询密码查询获取并解密个人信用报告,信息主体将信用报告转授权给报告使用方时平台对信用报告进行加密,报告使用方登录平台,并且身份验证通过之后,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解密,实现在线查看报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主体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申请贷款、留学、租房、工作应聘等多个场景下都可能存在对信用报告的需求。但没有人行征信系统查询权限的机构,都是让信息主体直接提供纸质版的信用报告,或派机构员工随信息主体临柜查询信用报告。信息主体通常需要临柜查询之后,再将报告交给使用方审核。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而且无法保证报告是信息主体本人的且未经篡改的。而信息使用者缺乏查询信息主体信用报告的渠道,信息主体主动提供的信用报告,其真实性和时效性难以把握,使用大为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将信息主体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进行,从而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与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信息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信用报告参与信用活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信息主体登录平台,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通过之后请求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1.2)信息主体输入报告查询密码,提交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申请。
(1.3)信息主体验证报告查询密码正确性,验证失败则平台返回错误信息,验证成功则平台将信息主体的基本信息及报告查询密码通过网闸交互至内网前置机,所述内网前置机属于平台一部分但部署于征信系统的同一内网环境。
(1.4)内网前置机将信息主体基本信息发送至征信系统,查询并获取个人信用报告。
(1.5)在内网前置机上使用信息主体报告查询密码作为秘钥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SM4解密,并通过网闸交互回平台。
(1.6)信息主体将个人信用报告保存入数据库中(本发明中将此数据库称为“个人信用保管箱”),信息主体将保存在个人信用保管箱中的个人信用报告转授权给报告使用方查看时,采用一键转发授权或电子凭证授权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转授权;报告使用方包括Ukey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类,其中对普通用户仅采用电子凭证授权方式进行转授权;当采用一键转发授权时,平台调用其对应的Ukey公钥;当采用电子凭证授权时,平台随机生成报告提取码。
(1.7)平台使用对应的Ukey公钥或随机生成的报告提取码作为加密秘钥将解密后的个人信用报告进行SM2或SM4加密。
(1.8)平台将SM2或SM4加密后的个人信用报告存入个人信用保管箱中。
(1.9)平台将报告提取码通过MD5加密处理,存入个人信用保管箱中。
信息主体可以选择删除存入个人信用保管箱中的个人信用报告,不允许信息主体对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数据进行修改。
当报告使用方需要查看报告时,报告使用方登录平台,并且身份验证通过之后,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解密,实现在线查看报告。Ukey用户使用Ukey登录,实现在线查看报告;普通用户由平台调用短信接口将报告提取码发送给信用报告使用方,报告使用方凭收到的报告提取码登录平台,实现在线查看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资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