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3908.7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纵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3/04;B62B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车间 纺织 转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有贯通孔,两个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贯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方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转动的滚动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实现挂杆向上倾斜的目的,以保证纺织纱管在转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也可将挂杆向下倾斜,方便纺织纱管的自动滑落,无需人工手动取下纺织纱管,加快了下料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纱管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纺织行业中,纺织纱管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纺织用品。纺织纱管为一管状体,在缠绕完纱线后,侧面看上去整体呈梯形,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转运,而现有的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工上下料,耗时耗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下料时通常通过员工把纱管从套杆上一个一个的取下来,下料时极为的麻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其可实现挂杆向上倾斜的目的,以保证纺织纱管在转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也可将挂杆向下倾斜,方便纺织纱管的自动滑落,无需人工手动取下纺织纱管,加快了下料的速度,方便生产工作的展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车间纺织纱管转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侧壁均贯通设置有贯通孔,两个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支撑架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贯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方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转动的滚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布设有多个挂杆,所述放置架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侧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安装支架并转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侧壁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外侧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传动。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呈L形结构,所述安装支架采用不锈钢材质所制。
优选地,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圆周向等间距设置在贯通孔内侧的多个滚珠槽,多个所述滚珠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可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的表面和第一转动杆的表面相抵设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放置架侧壁上的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和放置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纵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纵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3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便携式自动化升降控制装置
- 下一篇:扁平状柔性抗拉储能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