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连杆小头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197.5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覃东强;朱展才;谢科;吕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林市成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连杆 小头 加工 工艺 | ||
1.新型连杆小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连杆毛坯上加工出的大头孔为圆孔,通过涨断方式将加工有大头孔的连杆毛坯分离为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连杆体和连杆盖的对合面为未经切削加工的涨断面,依靠连杆体和连杆盖的对合面之间的相互啮合实现连杆体和连杆盖之间的连接定位,采用连杆涨断装置实现所述的通过涨断方式将加工有大头孔的连杆毛坯分离为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
(2).半精镗小头孔:以连杆体大头孔定位装夹,在加工中心进行半精镗小孔加工,设备转速调整为每分钟550r/min,刀具每分钟进给量70mm/min,加工后小孔公差达到H8,保证连杆小孔与大孔平行度达到0.04mm/100mm,并为后续精铣小头椭圆孔加工留下0.15mm的余量;
(3).精铣小头镗孔:钻孔时直径留0.3mm~0.35mm的精镗余量、精镗至衬套孔成品尺寸、装入衬套后精镗时直径留0.015mm的研磨余量、研磨至成品尺寸的方式进行余量分配;
(4).磨头修正小头镗孔:对小孔进行磨削,使小孔粗糙度为Ra1.6mm;
(5).检测:进行检验抽查时,进行外观抽检和尺寸抽检,外观抽检10根,尺寸抽检6根,检查各尺寸、产品整体尺寸、各加工面粗糙度、表面硬度是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即可上油包装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连杆小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小头孔斜面厚度尺寸公差±0.2mm;斜面角度10°±0.5°;表面粗糙度为Ra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连杆小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平面磨床对工件表面进行精磨处理,珩磨机分别对连杆的大头孔和小头孔进行珩大孔和珩小孔加工,得到的连杆的大头端、小头端和两端面的渗碳深度为0.7mm,硬度为HRC值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连杆小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采用气动测量仪将精加工最终得到的连杆进行加工精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林市成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玉林市成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1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