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纱自动分股、绑线、打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4269.6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2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宁;张进;孟凡镇;袭祥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兰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6 | 分类号: | B65B13/26;B65B13/04;B65B1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72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打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绞纱自动分股、绑线、打结装置,包括能够设置在线束一侧的固线机构及能够设置在线束另一侧的勾线机构、收线机构、打结机构及切割机构;固线机构具有多个第一线夹,用于固定绑线;勾线机构具有至少四个能够自动运动的第一线钩,第一线钩能够钩住绑线;收线机构设置在勾线机构一侧,包括多个合拢机构,合拢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能够自动运动的合拢件;打结机构包括能够自动升降且转动的第二线夹,第二线夹具有两个夹持部,能够夹持相邻组合拢机构之间的绑线部分,第二线夹一侧设置有拉线机构,用于将第二线夹一侧的绑线部分穿过线扣,进行打结,形成线节,本发明的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纱自动分股、绑线、打结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纺织行业纺纱车间人工操作绞纱分股、绑线、打结的工作流程,大部分工作现状都是由纺织工人,不停地来回走动到几百个绞纱前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进行将绞纱分成3股、分别绑线、打结的操作过程,发明人发现,此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耗费人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绞纱自动分股、绑线、打结装置,能够实现绞纱的全自动分股、绑线及打结,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绞纱自动分股、绑线、打结装置,包括能够设置在纱线束一侧的固线机构及能够设置在纱线束另一侧的勾线机构、收线机构、打结机构及切割机构;
所述固线机构具有多个第一线夹,用于固定绑线;
所述勾线机构具有至少四个能够沿第一方向自动运动的第一线钩,所述第一线钩能够钩住绑线,且能够沿与第一线夹上绑线垂直的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收线机构设置在勾线机构两侧,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合拢机构,合拢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能够自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的合拢件,用于将第一线钩勾出的绑线部分合拢;
所述打结机构设置在两个合拢件之间空间的上方,包括能够自动升降且转动的第二线夹,第二线夹具有两个夹持部,能够夹持相邻组合拢机构之间的绑线部分,第二线夹转动能够带动绑线形成线扣,第二线夹一侧设置有拉线机构,用于将第二线夹一侧的绑线部分穿过线扣,进行打结,形成线节;
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断线节和第一线钩钩住的绑线端部之间的绑线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勾线机构、收线机构及打结机构安装在架体上,所述架体侧部与伸缩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转动件连接,转动件与固线机构连接,能够带动固线机构绕伸缩件端部的摆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固线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沿环形方向传送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传送部上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一线夹。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固线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用于缠绕绑线的线筒及设置在传送机构一侧的导向筒,导向筒用于对绑线进行导向。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钩与第一直线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且线钩与第一直线驱动件的输出轴呈锐角设置,第一线钩顶端距离固线机构的距离大于底端距离固线机构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线夹为U型结构,具有两个平行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相对的侧面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顶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水平槽,绑线能够置入竖向槽和水平槽中形成线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兰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兰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储能充放电一体化能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温合金晶粒细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