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312.9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创;邓锦尚;刘俊伟;龙耀坚;黄志伟;莫春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市政 排水管道 沉积物 厚度 装置 | ||
一种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包括连接柱、支撑组件、第一螺栓、第二平板、连杆和插杆;连接柱底部设有水平的支撑板;第一平板滑动套设在连接柱上;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二盲孔伸入第一盲孔内,支撑杆另一端位于第一平板外;限位块与支撑杆伸入第一盲孔内的一端连接;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第二平板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二平板和第一平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插杆竖直穿过第三通孔、导向孔和第二通孔并插入沉积物内,插杆上设有刻度线,插杆底部与支撑板下端面平齐时,刻度线的零刻度与第一平板上端面对齐。本发明中,沉积物的厚度检测方便快捷,且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时不需要下井,安全度较高;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及存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厚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管道指市政道路下的雨水、污水管道,即俗称的“下水管道”,在工程上通常称为市政排水管道。排水管道随着污水的不断排放,污水内携带的杂质异物等会不断沉降到管道底部,需要不定期对管道内的沉积物进行清理,清理前需根据沉积物的厚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清理,但目前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通常由经验得出,判断不准,或者通过专业人员下到水面以下进行检查,但下水检查危险性极大,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对沉积物的厚度检测方便快捷,且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时不需要下井,安全度较高;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及存放。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包括连接柱、支撑组件、第一螺栓、第二平板、连杆和插杆;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平板、支撑杆和限位块;
连接柱底部设有水平的支撑板;支撑板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
第一平板滑动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平板设有水平的第一盲孔和水平的第二盲孔;第一盲孔开口朝向连接柱,第二盲孔开口朝向检查井内壁,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轴线重合且相互连通,第一盲孔直径大于第二盲孔直径;支撑杆一端穿过第二盲孔伸入第一盲孔内,支撑杆另一端位于第一平板外;限位块设在第一盲孔内,限位块与支撑杆伸入第一盲孔内的一端连接,限位块为圆柱状,限位块直径大于第二盲孔直径;支撑组件设置多组,多组支撑组件围绕连接柱圆周分布;第一平板设有水平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平板上供连接柱穿过的过孔连通;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第二平板滑动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二平板位于第一平板下方,第二平板和第一平板之间通过多组连杆连接;
第一平板上设有竖直的第三通孔;第二平板上设有竖直的导向孔;导向孔上大下小,导向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竖直相对;插杆竖直穿过第三通孔、导向孔和第二通孔并插入沉积物内,插杆上设有刻度线,插杆底部与支撑板下端面平齐时,刻度线的零刻度与第一平板上端面对齐。
优选的,支撑组件设置四组,四组支撑组件围绕第一平板周向均布设置;第一螺栓设置两组,每组第一螺栓与一组第一螺纹孔配合,两组第一螺栓关于连接柱对称。
优选的,连接柱设有竖直的第一通孔,连接柱上端设有水平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二螺纹孔孔壁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螺栓;插杆配合插入第一通孔内。
优选的,插杆底部设有尖头,插杆顶部设有压板。
优选的,导向孔底部孔壁内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沉积物的厚度检测方便快捷,且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时不需要下井,安全度较高;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及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检测市政排水管道沉积物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稳固检测鉴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