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808.6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林;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1W1/02;G06F16/29;G08G1/01 |
代理公司: | 贵阳易博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6 | 代理人: | 张浩宇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关大道***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气象 环境监测 智能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包括道路信息采集系统、中心服务器和信息发布系统,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与中心服务器连接;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级、格式转换、解码译码处理,并进行地理信息融合处理、数据可视化处理和数据计算,实时监测数据及分析预报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并通过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信息查询显示和预警预报。本发明可以向道路管理者提供分钟级、公里级临近气象预报、全面的灾害信息预警、趋势预报及可量化的精准数据,为交通管制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公路气象的全面监测和动态管理,实现提前布置处置策略,降低道路的事故率的目的,最终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属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交通部门统计,我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约有38%发生在恶劣的天气里,71%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和65%的直接经济损失发生在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因此交通领域的精准气象预警预报,将直接牵涉到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在交通气象服务行业一般可分为前端观测、气象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三个主要环节:在前端观测环节,因气象传感器硬件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可满足对前端气象环境与路面状态的全方位检测。而在气象预警预测环节,由于对气象数据分析的专业性要求高,导致能从事该领域研发的厂商很少,目前气象预测主要由国家气象局和地方气象局进行,使用卫星遥感与地面雷达站加区域气象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气象预测辅助道路气象预警。大部分商业化公司的产品方案是通过运用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来源通过气象预测算法优化,从而定制行业气象预警服务,服务精度较低。同时,也有结合前端路段点位采集与国家气象大数据通过自研算法预测道路气象点位,针对性较强,预测准确度需要根据实地情况训练从而提升。在信息发布环节,道路气象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生产后再交由交通管理部门,双方可同时发布,信息发布渠道主要有官方网站、电视台、交通广播等,信息传播覆盖面不全,缺乏对C端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包括道路信息采集系统、中心服务器、预警预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所述的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气象环境预报要素采集系统、天气监管预警要素采集系统、路面状况要素采集系统、系统监控、气象大数据采集系统,所述的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网络与中心服务器连接,所述的预警预报系统与中心服务器通过数据线相连;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将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传送至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对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分析预报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报数据储存在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通过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信息查询显示;预警预报系统通过设定的参数阈值与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当被监测参数达到设定阈值后触发预警,通过信息发布系统进行预警预报。
上述的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具体来说,所述的气象环境预报要素采集系统包括空气温度采集装置、相对湿度采集装置、风向风速采集装置、气压采集装置和雨累积量采集装置;所述的天气监管预警要素采集系统包括能见度采集装置。
上述的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具体来说,所述的路面状况要素采集系统包括路面温度采集装置、湿滑程度采集装置、露点温度采集装置、水累积量采集装置、冰累积量采集装置、雪累积量采集装置。
上述的道路气象环境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具体来说,所述的系统监控包括视频监控装置,所述的气象大数据包括卫星云图采集装置、雷达站和气象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板转印方法
- 下一篇:跨球距检具校对规检定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