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抗阻训练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5905.7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赵春英;赵林梁;陆程;高儒;黄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体育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21/06 | 分类号: | A63B21/06;A63B2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徐琪琦 |
地址: | 30161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训练 装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态抗阻训练装备,包括流体容器和固定装置,所述流体容器内具有流体,所述流体容器内具有供所述流体自由流动的空间,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流体容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流体容器固定在人体上。本发明提供的动态抗阻训练装备,可在包括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训练等任何环境中提供不确定的动态阻力,通过技术动作训练中增加“不稳定因素”的核心区力量训练,在技术动作训练提高运动技术的同时逐步提升人体核心区稳定性和力量,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性更加完善和巩固,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提高运动员在不确定的动态阻力下完成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训练装备领域,尤其涉及动态抗阻训练装备。
背景技术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对抗或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所有运动素质的基础。躯干稳定性力量是指对人体躯干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的躯干周围肌群的力量。躯干稳定性的提高,可以有效的确保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完成动作时能量或力的有效传递,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动作。
核心区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区稳定性增加,可减少上、下肢力量传递过程中的力量损耗,从而使力量的表达更充分、更有效。在核心区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心区稳定性训练,将成为分析核心区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关键,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不仅是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新的训练手段。
运动技术是人体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核心区训练本着动力链理论,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核心区力量就是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区”作用,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坚固稳定的核心区稳定性可以将来自地面的力量有效传递至上肢,以达到对上肢或所持器械的最大加速或减速的作用,也可以将上肢动量传递给下肢,调整下肢肌群对地面的作用力度,从而提高上下肢或技术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所以核心区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特点,体现出全身整体性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
现有的在核心区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不稳定因素”的方法主要有采用:气垫、悬吊带、健身球、平衡板、弹力棒、小蹦床等,如悬吊带训练是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作为“不稳定因素”,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达到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
但是现有的各种增加了“不稳定因素”的训练方法均无法应用到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中,增加“不稳定因素”的核心区力量训练一般安排在体能训练课中,不仅增加了运动员训练的时间,而且核心区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无法有效结合。运动员在核心区力量发生变化后,需要再次对动作技术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体操、跳水、蹦床等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技术训练时,运动技能达到巩固阶段后,需要在巩固练习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性更加完善和巩固。同样,核心区力量和技术动作的同步提高有利于运动员动作的不断巩固。
另外,现有的训练设备无法与专项技术动作有效结合起来。大多是练习一般的核心区力量和稳定性,即使设计出类似专项技术动作的练习,也无法与相关专项使用的器械结合在一起(如蹦床、跳水等)。因此,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是在无干扰的环境下进行的,而在实际赛场对抗过程中,会有不确定的因素以不确定的方式对肌肉进行冲击,阻抗肌肉发力。若是一直无法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进行核心区训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技术动作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其竞技能力的发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体育学院,未经天津体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5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