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6189.4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5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孟鹤;许元生;苏博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领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6 | 分类号: | A61K38/16;A61K38/12;A61K38/10;A61P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制备 治疗 缺血性 脑血管 疾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多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多肽为ERG15、cERG15或TDL23,优选所述ERG15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ERG15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且所述cERG15的氨基酸序列首尾两个半胱氨酸连接使多肽序列成环;所述TDL2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申请发明人首次发现了TDL23肽、ERG15肽、cERG15肽具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用途,本申请为脑卒中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多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脑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其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因此对氧和血的要求特别高,极易受到缺血性损害,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2003年脑血管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疾病死亡原因中均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缺血性脑卒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药物,第一类是血管扩张药,第二类是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第三类是溶解血栓的药物。近年来,扩张血管类药物可能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的脑组织,因此已慢慢不主张使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容易引起心脏病人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局限性;溶解血栓的药物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有时间限制,具体应用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亟待开发新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多个用于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多肽,所述多肽为ERG15肽、cERG15肽或TDL23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c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且所述c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首尾两个半胱氨酸连接使多肽序列成环;所述TDL23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脑卒中。
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ERG15肽、cERG15肽和TDL23肽中的至少两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c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且所述cERG15肽的氨基酸序列首尾两个半胱氨酸连接使多肽序列成环;所述TDL23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首次发现了ERG15肽、cERG15肽和TDL23肽具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用途,本申请为脑卒中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TDL23肽、ERG15肽、cERG15肽的合成检测。
图2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
图3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神经能力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领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领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