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的硫阴极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278.9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郝艳平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封装 阴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的硫阴极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充足量的所述硫源沉积至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内部,空芯体积可完全被硫填充,或用所述硫源填充到它的保持容量,且保持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内部的剩余空间用于所述硫源的任何膨胀,有效阻止锂多硫化物在锂‑硫电池放电期间泄漏至电解质中,并且通过在包含硫‑碳复合物的阴极活性部表面上设置包含含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的两亲聚合物的所述阴极涂层,两亲聚合物可与放电期间产生的锂多硫化物结合,并因此可抑制锂多硫化物溶解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现象,从而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的硫阴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被证明与其他电池化学相比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更宽范围的操作温度和出色的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对各种便携电子装置的持续需求和基于高功率电力应用的运输持续引导研究集中在更低成本的材料,而不用损失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和寿命。结果,锂-硫电池单元已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假设Li2S完全反应,最高理论比能为大约2600Wh/kg(1672mAh/g)。然而,当在锂-硫电池单元中用作阴极活性材料时,元素硫引起两个问题。第一,硫本身具有很低的电导率,例如在25℃时大约5.0x10-14Scm-1。第二,当锂化或放电期间,硫在电池单元的电解质中具有高溶解性。当充电和放电期间,硫的溶解减少了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容量,并且是不希望的。例如,溶解之后,硫阴离子在碳阳极表面上重新沉积并反应。因此,锂-硫电池需要具有改进的能量和功率输出。本公开提供一种新的含硫阴极材料以最小化与硫的高电阻、溶解、反应相关的现有问题,同时保持所需的可用寿命。过去已经进行过很多尝试来混合元素硫和碳颗粒以提高电导率。另外,最近的工作已经执行以将硫捕集在碳颗粒的微小的和中间的孔中。然而,在这些类型的碳中的硫的沉积不能防止硫暴露于电解质,并且在快速容量衰减下仅具有有限的循环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阻止锂多硫化物在锂-硫电池放电期间泄漏至电解质中来改善循环特性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的硫阴极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的硫阴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中空碳纳米管和硫源至特定环境内;
将硫源沉积至中空碳纳米管的内部,形成硫-碳复合物阴极活性部;
清洁中空碳纳米管的外部,并利用阴极涂层包覆硫-碳复合物阴极活性部;
待阴极涂层包覆硫-碳复合物阴极活性部完成后,结合至阴极元件中。
其中,所述中空碳纳米管为竹节型、Y型、环形或叠锥型,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平均内部芯直径为20nm~40nm。
其中,所述硫源的量比填充所述碳纳米管的内部所需单质硫的理论量多出20wt%~25wt%,所述硫源为选自过渡金属元素、第IIIA族元素、第IVA族元素、这些元素的硫化物以及这些元素和硫的合金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添加剂,沉积所述硫源可采用升华、化学汽相沉积、物理汽相沉中的一种方式或者多种组合方式,且沉积后的所述硫源的量占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内部容量的3/5。
其中,清洁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外部所采用的方式为加热处理或溶剂浴,以便除去所述中空碳纳米管的外部所有沉积的硫。
其中,所述阴极涂层包含含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的两亲聚合物,其中所述两亲聚合物的疏水部分取向为朝向所述硫-碳复合物阴极活性部,所述两亲聚合物的亲水部分朝向所述硫-碳复合物阴极活性部的外侧。
其中,所述阴极涂层的厚度为20nm~80nm,设置多个孔至所述阴极涂层上,且基于电池的阴极的总体积,控制所述阴极涂层上的孔间隙为6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