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潮抗撕咬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434.1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胡志家;胡修旭;崔雪;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凯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吴晓娜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潮 撕咬 振动 光缆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潮抗撕咬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光缆为多层结构,其中最内层是着色的光纤,第二层是纤膏,第三层是PBT松套管,第四层是玻璃纱,第五层是铠装结构,第六层MDPE保护套,最外层是尼龙护套。该光缆损耗低、色散低,可以有效快速传输信息。本产品有着合理的设计、精确的余长控制,使光缆具有卓越的机械和环境性能;本产品绕包玻璃纱增强了光缆的抗拉性能,钢带铠装使光缆防潮性能更优,并加强光缆的抗压性能;本产品外护套外再加一层尼龙护套,增加光缆的硬度,可防止啮齿类动物啃咬;结构小,重量轻,便于铺设。区别于其他不同类型的光缆设计,结构设计合理,完美契合市场的需求,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潮抗撕咬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通信光缆自7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长途干线、市内电话中继、水底和海底通信以及局域网、专用网等有线传输的骨干,并且已开始向用户接入网发展,由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等向光纤到户发展。可以将光缆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种是室内光缆;一种是室外光缆。室外光缆,简单地说用于室外的光缆,属于光缆的一种,因为最适宜用在室外因此称为室外光缆,它持久耐用,能经受住风吹日晒天寒地冻,外包装厚,具有耐压、耐腐蚀、抗拉等一些机械特性、环境特性。
在室外铺设的光缆的机械强度要比室内光缆的高很多,因在室外光缆所处的环境变化比较剧烈易受到外界较大的作用力拉扯。其次,室外光缆因为其使用环境是在室外,所以必须得具有防水的功能。再者,室外光缆可能会受到啮齿类动物的撕咬,在设计光缆的时候要将防止动物撕咬考虑进去。这些就要求室外光缆要外包装厚,具有耐压、耐腐蚀、抗拉等一些机械特性、环境特性。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良,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潮抗撕咬新型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潮抗撕咬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防潮抗撕咬振动光缆的制作工艺,光缆为多层结构,其中最内层是着色的光纤,第二层是纤膏,第三层是PBT松套管,第四层是玻璃纱,第五层是铠装结构,第六层MDPE保护套,最外层是尼龙护套,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对光纤进行着色,对不同的两根光纤涂上符合国家标准的颜色:蓝色和橙色,以完成对光缆内光纤的区分;
步骤二、将光纤和纤膏装入PBT松套管,二次套塑后将光缆浸入45-50℃的热水中冷却,在通过25℃温水中进行冷却;
步骤三、在二次套塑的光缆外包裹一层玻璃纱,在玻璃纱外层再包裹上一层钢塑复合带制成钢带铠装结构用以增加光缆的机械强度;
步骤四、在铠装结构外挤制一层MDPE保护套;
步骤五、最后在MDPE保护套外挤制一层尼龙护套。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光纤着色,需先对光纤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对着色模具和固化炉进行除尘。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通过控制纤膏和挤塑机的挤出量来控制松套管的直径,防止纤膏填充不均匀避免在弯曲时产生断纤。
优选的,所述挤塑机的挤塑温度范围为250-270℃。
优选的,所述光缆的芯数为两芯,承受的拉伸力可通过调整填充的玻璃纱来进行调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光缆损耗低、色散低,可以有效快速传输信息。本产品有着合理的设计、精确的余长控制,使光缆具有卓越的机械和环境性能;本产品绕包玻璃纱增强了光缆的抗拉性能,钢带铠装使光缆防潮性能更优,并加强光缆的抗压性能;本产品外护套外再加一层尼龙护套,增加光缆的硬度,可防止啮齿类动物啃咬;结构小,重量轻,便于铺设。区别于其他不同类型的光缆设计,结构设计合理,完美契合市场的需求,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凯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凯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