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密立式内啮合珩齿机双摇篮刀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804.1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阳;杨玉红;王富伟;梁园;邓淞方;丁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F23/12 | 分类号: | B23F23/12;B23F23/00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64103 | 代理人: | 孙彦虎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立式 啮合 珩齿机双 摇篮 刀架 | ||
精密立式内啮合珩齿机双摇篮刀架包括支撑组件、大摇篮支架、小摇篮支架、珩齿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与大摇篮支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摇篮支架的中端与小摇篮支架固定连接,小摇篮支架的一端与珩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两个支撑端盖,所述支撑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端盖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设有通孔,相应的,大摇篮支架的两端设有第一转轴,大摇篮支架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套设连接,大摇篮支架的中端的两侧还设有通孔,相应的,小摇篮支架的两端设有第二转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硬齿面齿轮珩磨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立式内啮合珩齿机双摇篮刀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Fässler、Präwema、Gleason等国外著名珩齿机制造厂商,在深入研究交叉轴空间啮合原理基础上,克服振动技术和热力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刀具与工件之间实现精密和刚性的滚动耦合,完美结合了齿形和齿向修形加工和在线测量方法,使珩齿精度大幅度提高,从而使珩齿工艺广泛应用于硬齿面齿轮的最终精加工工序,加工质量与磨削相媲美。众所周知,珩齿工艺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机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齿轮传动噪音显著降低、过程性可靠、经济性高、通用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传动机构制造、汽车行业和齿轮制造商。但是在我国高精度内珩齿机床还不能够批量生产,在硬齿面齿轮精加工中的应用也尚未普及。究其原因,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珩齿的空间啮合理论、修形理论、珩齿机结构设计优化、齿面微米级几何机构控制、珩磨轮刀具开发、工艺优化、珩齿专用数控系统开发等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现有珩齿技术中,内珩齿机普遍采卧式布局,首先是珩磨轮通过刀架采用悬臂支撑,大功率中高速珩磨时,在珩削力、珩磨轮和工件旋转转动惯量的共同作用下,振动抑制效果不佳,且珩磨过程动态特性控制较难。其次缺少齿形齿向摆动,易出现“齿形不对称或压力角误差”以及“齿向呈锥形或齿向不对称”等误差缺陷。然后上下料时,小批量生产时连接外部机器人。大批大量生产时,需要配套专门设计的物料输送系统。珩齿机与其它机床组线时,存在刚性较大,柔性不足的缺点。机床卧式布局,刀具珩磨工件是排屑和冲液也不是最理想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密立式内啮合珩齿机双摇篮刀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刀架悬臂支撑、齿形齿向修形能力差,需要专用的上下料机器人或者输送线的问题,改进珩磨时的排屑和冲液方式,从而提高珩削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机床制造成本。
一种精密立式内啮合珩齿机双摇篮刀架包括支撑组件、大摇篮支架、小摇篮支架、珩齿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与大摇篮支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摇篮支架的中端与小摇篮支架固定连接,小摇篮支架的一端与珩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底板、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两个支撑端盖,所述支撑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端盖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设有通孔,相应的,大摇篮支架的两端设有第一转轴,大摇篮支架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套设连接,大摇篮支架能够绕着第一转轴转动,大摇篮支架的中端的两侧还设有通孔,相应的,小摇篮支架的两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大摇篮支架套设连接,小摇篮支架上还设有珩齿安置孔,珩齿组件与珩齿安置孔套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民族大学,未经北方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