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酰胺类反相液相色谱填料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900.6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峰;张明亮;张大兵;吴妹;张加栋;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81 | 分类号: | B01J20/281;B01D15/10;C07F7/18;B01J20/22;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酰胺类反相液相 色谱 填料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以含有机官能团的羧酸为原料,与N,N‑羰基二咪唑(CDI)反应制备出中间体羰基咪唑盐,再加入氨丙基硅烷试剂,一锅即制得酰胺嵌入型硅烷试剂,再修饰到载体表面即制得酰胺嵌入型反相色谱填料。此种方法制备的酰胺嵌入型填料,适用于100%水相为流动相分离极性化合物,对碱性化合物拖尾有明显改善。制备方法简便、经济、低毒,易于放大及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涉及一种酰胺类反相液相色谱填料的合成新途径。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一直被誉为液相色谱的核心,其发展是影响色谱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常而言,色谱仪器的差异不大,主要是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固定相,并对流动相进行优化,实现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离。因此,在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商品化之后,固定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固定相的研究源源不绝且日新月异;同时,每一次材料科学的重大发展以及合成手段的提高都会给固定相的开发带来新的契机。
按照不同的色谱分离模式和机理,色谱填料可以分为正相、反相、亲水、离子交换以及亲和色谱等多种固定相。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商品化的色谱固定相,但是研制柱效高、机械强度好、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色谱填料仍然是目前色谱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极性基团的分布位置,极性修饰的固定相可分为:1、极性封尾型(polar-endcapped)固定相;2、极性嵌入型(polar-embedded)固定相。极性封尾烷基固定相实质上是长烷基和极性功能化短烷基混合型固定相,二者的排布类似栅栏结构;极性嵌入烷基固定相可以视为烷基的极性衍生物固定相,嵌入的极性基团有醚、酰胺、磺胺、铵根、脲、氨基甲酸酯。这些内嵌基团均通过各式商品硅烷与烷烃衍生物反应制得。
在实验室里,色谱工作者们自辟蹊径,以不同的衍生手段、固载方法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极性嵌入型烷基固定相;这些固定相继承了烷基固定相良好的疏水性能,同时各具特色,总体言之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点:1、具有反相特征;2、对极性分析物表现出异于常规烷基固定相的选择性;3、适用于高水含量的流动相,甚至100%水相,不会发生“去浸润”;这一优点保证了极性分析物的快速、高效、重复性分离;4、对残余硅醇基的屏蔽作用,对于易离解分析物,尤其是碱性的分析物,此类固定相可以得到超出常规反相色谱固定相的分离结果。
Buszewski等人 (Buszewski等,J. Chromatography, 1991, 552, 415-427)第一步以烷基羧酸和二氯亚砜为原料,制备出烷基酰氯;第二步,烷基酰氯与氨丙基硅烷试剂反应制备出酰胺嵌入型硅烷试剂,再将其修饰到硅胶表面,即制得酰胺嵌入型反相填料;国内外色谱填料厂家,利用此方法已经成功将制备的酰胺嵌入型色谱填料商品化。但该方法需要两步制备出所需的酰胺嵌入型硅烷试剂,制备过程较为繁琐;即使现在许多的烷基酰氯已经商业化,其成本比较高,商业化酰氯试剂非常容易水解,且毒性较大,因此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性小,合成路线较为简单,反应时间短,易于放大及产业化的新的填料合成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经济、低毒,易于放大及产业化具有良好选择性的酰胺嵌入型液相色谱固定相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以含有机官能团的羧酸和氨基硅烷试剂为原料,先合成酰胺型硅烷试剂,再将其修饰到固定相基质表面即合成出酰胺嵌入型液相色谱固定相,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均相合成酰胺嵌入型硅烷
将带有机官能团羧酸与甲苯试剂加入到烧瓶中,加热回流,共沸除水,加入N,N-羰基二咪唑(CDI),继续搅拌3小时,再加入氨基硅烷反应3小时;旋蒸除去溶剂,加入到乙腈中,结晶得到固体,抽滤,烘干即为合成的酰胺嵌入型硅烷;
(2)表面键合修饰
将固定相基质分散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再缓慢加入合成的酰胺嵌入型硅烷试剂,机械搅拌并回流反应12小时,冷却过滤、溶剂洗涤后,将得到的固体真空干燥即为酰胺嵌入型液相色谱固定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