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6971.6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同亮;李胡兵;黄理想;王成芳;荀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C5/16;G01M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灌浆 施工 缺陷 检测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在筒灌浆施工的上部预制构件注浆孔道口处设有灌浆封堵装置,在出浆孔道口处设有储浆观察筒;灌浆封堵装置包括管体、泵嘴管道和螺纹管,在管体上设有滑动槽和阻断板;滑动槽外设有滑动壳,在滑动壳内置有可拨动的滑动条,在滑动槽的一侧设有阻断板,阻断板通过旋转钮连接在滑动壳上;储浆观察筒包括储浆筒、锥筒、贴合杆和螺纹管,储浆筒下端连通锥筒,锥筒上部为与储浆筒对接的锥形筒体,下部连接储浆管道。本发明针对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关键节点套筒灌浆施工质量问题提供了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可了解构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得到套筒灌浆施工质量的定量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建造的建筑,具有提高劳动效率、环保节能等优点,适应我国当前劳动力成本攀升、环保压力加大的国情,是建筑业转型的发展方向。其主要有两个特征:1.构成建筑的主要构件特别是结构构件是预制的;2.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必须可靠。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安装往往采用湿式连接,即边缘构件连接处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而纵向钢筋一般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将需要连接的带肋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对接”,向套筒内注满高强早强且有微膨胀特性的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在套筒筒壁与钢筋之间形成较大的正向应力,在带肋钢筋的粗糙表面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此得以传递钢筋的轴向力。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和套筒连接数量较多,在套筒的灌浆质量上难以确保所有套筒的饱满度都能达到规范要求,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时常发生漏浆的情况,导致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由于套筒灌浆属于隐蔽工程,目前其饱满度检测的方法大都采用破坏性抽查检测,即将灌浆位置切开,直接观察套筒内浆料的饱满度。而在无损检测方面目前针对部分工况虽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但在复杂工况下的工程实用性一直受到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无法推广普及,因此还没有较为通用且可靠的检测手段。
钢筋连接套筒灌浆的质量问题一直是装配式建筑研究的焦点,现有检测技术常存在局限性,控制灌浆质量主要靠灌浆工艺改进和过程监测。但目前仍缺乏控制施工质量的规范和标准,且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往往难以保证套筒灌浆连接质量。
在传统灌浆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泵嘴完全拔离注浆口后方可塞入胶塞,易流失灌浆料。采用橡胶塞封堵注浆、出浆孔的结构下方流失灌浆料后,易在出浆口顶部形成缺陷,需要二次补灌,施工复杂,对灌浆质量影响较大;采用微重力流补灌观察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出浆孔顶部出现的缺陷,但不易控制输出的浆料量或易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可及时封堵注入构件的灌浆料,或流失灌浆料时可收集流失的灌浆料并得到流失量,储存溢出预制构件的多余浆料用作后续回流补浆,有效排查剪力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了解封堵注浆孔流失灌浆料体积等情况,可分析判断灌浆施工质量并根据其采取相应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筒灌浆施工缺陷检测与控制装置,在筒灌浆施工的上部预制构件注浆孔道口处设有灌浆封堵装置,在出浆孔道口处设有储浆观察筒;
所述的灌浆封堵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一端的泵嘴管道和另一端的螺纹管,螺纹管连接注浆孔道口,在管体上设有滑动槽和阻断板;所述的滑动槽为管体壁上的弧形开槽,所述的滑动槽外周设有弧形的滑动壳,在滑动壳内置有可拨动的滑动条,所述的滑动条用于打开或封闭滑动槽;在滑动槽的一侧设有阻断板,所述的阻断板通过旋转钮连接在滑动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6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电膜加工装置与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米花米糕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