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可视化识别并去除铬的纤维素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除铬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7485.6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0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利;张思略;裴彥博;杨红薇;刘伯芳;周祚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J20/34;C02F1/28;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杨浩林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 识别 去除 纤维素 泡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可视化识别并去除铬的纤维素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除铬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环氧氯丙烷,搅拌至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PEI溶液,搅拌均匀后,在25‑60℃交联5‑60min形成水凝胶,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再经冻结、冷冻干燥,制得。本发明制得的纤维素泡沫能在较宽pH范围内快速识别并去除Cr(VI),能调控Cr(VI)的静电吸附与后续氧化‑还原过程,保证去除Cr(VI)的同时吸附剂结构不会因氧化反应被破坏,且吸附Cr(VI)后的材料再生速度快,再生过程也不会破坏吸附剂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铬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可视化识别并去除铬的纤维素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除铬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铬盐生产大国,也是铬及其化合物消耗大国。由于历史原因,虽然15省670余万吨铬渣已处置完毕,但被铬渣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任重而道远。此外,冶金、电镀、制革、油漆、印染、颜料、陶瓷、催化、防腐等工业“三废”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铬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铬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被美国环保署列为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在我国被列入了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环境中的铬主要以Cr(III)和Cr(VI)两种价态存在,基中Cr(VI)具有更强的毒性,其致癌和致突变能力是Cr(III)的1000倍;同时,Cr(VI)还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和迁移能,因此水体和废水中Cr(VI)的识别与去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含Cr(VI)废水的常见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钡盐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膜分离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以上方法经过适当的组合能实现Cr(VI)的去除,但反应过程存在能耗较高或需要大量化学试剂,产生铬泥等二次污染物。此外,用于处理低浓度含Cr(VI)废水时,还存在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等问题。相比较,生物吸附法不仅像传统吸附法一样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而且生物吸附剂价廉易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现有技术中有如下报道:(1)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采用交联法制备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除Cr(VI)吸附剂,但成品是水凝胶而非泡沫。水凝胶中充斥的大量水对污染物的传质是不利的,且在吸附过程中,吸附结合的Cr(VI)与水凝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水凝胶的结构会因氧化作用而被破坏,最终影响吸附效果。(2)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氧化-接枝法分别制备了一维结构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二维结构的改性纤维素膜,它们均不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不利于活性点位的暴露与污染物的传质,且吸附过程Cr(VI)被纤维素上的羟基还原成Cr(III),无法控制反应停留在静电吸附阶段,吸附剂自身结构必然被破坏。由此可知,目前的除Cr(VI)吸附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吸附剂无荧光,不能同时识别Cr(VI)。(2)去除Cr(VI)的速度较慢,导致反应器处理成本较高。(3)处理出水较难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Cr(VI)的限值0.05mg/L。(4)PEI改性吸附剂在去除Cr(VI)时不能调控静电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过程,吸附剂会将Cr(VI)部分或完全还原成Cr(III),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破坏吸附剂的结构,影响吸附剂的再生使用。(5)使用后的吸附剂再生过程耗时长,重复使用中吸附性能下降迅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可视化识别并去除铬的纤维素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除铬方法。该纤维素泡沫能在较宽pH范围内快速识别且去除Cr(VI),能调控Cr(VI)的静电吸附与后续氧化-还原过程,保证去除Cr(VI)的同时吸附剂结构不被破坏,且吸附剂吸附Cr(VI)后再生速度快,再生过程也不会破坏吸附剂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视化识别并能去除铬的纤维素泡沫,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环氧氯丙烷,再加入PEI溶液,搅拌均匀后,在25-60℃交联5-60min,形成水凝胶,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再经冻结、冷冻干燥,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7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科临床专用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熄焦一次除尘高料位排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