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7516.8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潘小刚;王建华;孙前双;赵剑锋;宋文弟;顾小军;田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46;H02J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站 控制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能量调度系统判断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是否处于并网运行状态,若否,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离网运行工作状态,若是,则判断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是否处于整流状态,若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不处于整流状态,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馈网运行工作状态,若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处于整流状态,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多能协调运行工作状态。本发明实现了车辆在线变功率充电,从而达到了场站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桩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储能、插电式电动汽车(PEV)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面向充电领域的场站建设将关注智能配电系统,并以发、配、储、用的综合智能调度和管理为目标构建新一代配电系统。大量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的接入给当前充电站配电网规划和接入方案的选择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提高充电站的新能源渗透率是未来的一个研究的方向。
目前大部分充电站都是按照实际充电功率进行容量配置,在闲置情况下,充电桩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建设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站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闲置情况下,充电桩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建设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站的控制方法,所述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能量调度系统判断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是否处于并网运行状态,若否,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离网运行工作状态;若是,则判断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是否处于整流状态;
若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不处于整流状态,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馈网运行工作状态;
若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处于整流状态,则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多能协调运行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站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对并网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储能系统、风力发电系统、输入输出端口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入充电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离网运行工作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能量调度系统读取光伏发电系统的实时输出功率;
判断PLoad(t)与PLk(t)的和分别与P光(t)、P光之间的大小;
当PLoad(t)+PLK(t)<P光(t)时,则所述能量调度系统控制光伏发电系统恒功率输出;
当P光>PLoad(t)+PLk(t)>P光(t)时,则所述能量调度系统控制并网系统的功率输出,直至所述并网系统的输出功率达到光伏发电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大小;
当PLoad(t)+PLk(t)>P光时,则所述能量调度系统控制电池储能系统恒功率输出,直至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达到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7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