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灾备架构的工业数据边缘感知与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7709.3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雁飞;乔峰;亓晋;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24;G06F9/5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栋智 |
地址: | 210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架构 工业 数据 边缘 感知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重灾备架构的工业数据边缘感知与管理系统,包括分布式现场采集层、分布式数据处理层和数据管理平台;分布式现场采集层用于在设备上部署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对设备数据进行采集和A/D转换,使之转换为便于传输和读取的数字信号;分布式数据处理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接着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也可以执行数据管理平台传来的控制指令;数据管理平台可用于接收分布式数据处理层传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储存,也可以向分布式数据处理层的节点发送控制指令;本发明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工业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低的网络占用率,很高的安全性,鲁棒性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重灾备架构的工业数据边缘感知与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智能工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和主要抓手。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工业生产与制造中的原材料、执行设备、控制系统、人员及信息连接起来。通过对工业互联网生态中信息的统一处理与分析,改变了以往制造过程依靠人工管理、多种信息分散、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现状,实现了对工业生产、控制与管理决策的有效支撑。在国家政策扶持及工业生产具有客观需求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在系统的顶层设计、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工业数据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其进行准确可靠的采集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系统,申请号:201711463528.2,该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车间设备、OPC服务器、OPC客户端和上位机;OPC服务器用于接收该车间设备的参数信息;OPC 客户端用于从OPC服务器接收该参数信息,并将该参数信息发送至上位机。该技术的不足是:1.采用OPC服务直接采集设备数据,当设备数量非常多时会产生高并发、采集时间过长等问题;2.当设备数量非常多时,OPC服务器需监听大量设备的数据变化情况,会导致服务器运行不稳定甚至宕机,也可能导致网络传输阻塞;3.OPC服务异常会导致所有数据都不能采集,系统健壮性不高。
中国专利文件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申请号:201810141488.8,该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大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接口,并发用于通过多进程形式采集所述工业大数据,并对所述工业大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及首次封包上传;以及数据接收接口,用于接收首次封包上传的所述工业大数据,对该工业大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及数值压缩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工业大数据写入数据库。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对数据预处理以及打包发送的方法,该专利实现的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从整体架构去考虑数据采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重灾备架构的工业数据边缘感知与管理系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工业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较低的网络占用率,很高的安全性,健壮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重灾备架构的工业数据边缘感知与管理系统,包括分布式现场采集层、分布式数据处理层和数据管理平台;
所述分布式现场采集层用于在设备上部署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对设备数据进行采集和A/D转换,使之成为数字信号,以提供给分布式数据处理层使用;
所述分布式数据处理层包括多个数据处理节点,数据处理节点用于接收分布式现场采集层中某一簇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发送至数据管理平台;也可执行数据管理平台传来的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同时该节点还接入了现场采集层中另一簇的数据,作为此簇的候补节点;
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分布式数据处理层发送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布式储存,也可以向分布式数据处理层的节点发送控制指令;同时开放数据访问接口,供其它系统访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7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